第39章 张嫣主政考成法(1/2)
勇卫军现在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战力,张嫣不担心他们闹出幺蛾子。
“另外,朝中二品以上官员,和各位将军一样,五天参加一次民生活动,走访民间,查察民情。不要一直坐在府衙里面,很多人不是整天叫嚣着为民发声嘛,那就去民间走一走看一看。具体时间由他们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进行安排,但是必须去。第一次不去,罚奉半年;第二次不去,罚奉三年;第三次不去,官员直接罢官,勋贵夺爵。本宫也会根据时间,亲自去走访民间。几位阁老告诉他们,不要试图瞒混过关,本宫会安排锦衣卫和东厂全程监督!”
“所有人都要记住:谁不把老百姓放心上,本宫就把他的脑袋扔到地上!”
张嫣霸气侧漏!
“另外请几位阁老过来,本宫想和诸位商量一件事情,就是重启考成法,不知诸位有何建议?”
万历时期首辅张居正于一五七三年推行的考成法,是明代官员考核制度的重大改革,旨在通过强化行政监督与绩效管理整顿吏治,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其核心机制是三账考核体系,六部及都察院需将官员任务按“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登记于三本账簿:
底册:留存部门备查;附簿:送交六科备注;总簿:呈内阁查考。每月核查进度,每半年汇总上报,未完成者按例追责。以内阁统筹六科,六科监督六部,六部管控地方,形成“内阁→六科→六部→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强化中央集权。通过“立限考事”“以事责人”,解决官员推诿、拖延等官僚主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考成法严惩渎职官员,万历初年因考核不合格被降职或罢免的官员占比达百分之二十以上,一举扭转了嘉靖、隆庆年间的官场奢靡与腐败风气。打破了传统“京察”“大计”流于形式的弊端,首次将动态考核与结果追责结合,成为明代行政管理的重要突破。
但考成法引发了整个文官集团的抵触,最终在张居正去世之后被废除。
“臣赞成,但是臣担心朝中诸臣会群起而攻之,当年就是因为反对的人太多而遭到废止。”
大明的官员都知道考成法对朝廷的好处,也都知道考成法对自己的坏处,所以都是竭力反对。
“臣赞成。臣认为反对出于私心私利。但不知娘娘如何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