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崇祯当兵三(1/3)
古代打仗,打赢了,战利品一般是采用三马分肥原则,三分之一交给国库,三分之一留给军团,剩下的三分之一都是自己的。比如唐朝的军队打赢了,就是汉人军队先抢,汉人抢足了再交给仆从军去抢。抢来的战利品可以自己带回去,也可以卖给随军的商人或奴隶商人。唐太宗时期,攻打白岩城的时候,李世民要接受白岩城的投降,手下的士兵不同意皇帝接受投降,就包围了李世民的大营,李世民害怕闹起兵变,就自己出钱赎买了。但还是有一部分士兵不愿意接受敌军投降,所以不要皇帝的钱,自己去抢了一波。回来后在幽州的奴隶市场出售奴隶,五万多的妇女儿童,整个幽州城哭声震天,没办法的李世民又自己掏钱购买了所有的奴隶(真实的历史记载)。各朝各代虽然有一些差异,但是基本上大差不差,只有到了现代社会,军队才开始出现职业化和纪律化。其实没理过大兵在中东干的事情,很多时候还是有以前的影子。这个涉及到军队的理念、信仰和军纪。
“青山兄弟,你为啥当兵呀?”
崇祯在军队里,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个大头兵,刚开始的时候,身边的士兵还有点不习惯,半个多月相处下来,也就慢慢接受了皇帝真的把自己当作普通一兵了。相互之间的说话也就随意了起来。
“俺老家前年发了大水,俺爹娘带着一家人出来逃难。后来您下旨推广种植红薯土豆玉米嘛,俺爹娘就留在了黄庄里面,租了二十亩地,种植红薯土豆玉米了。家里的田地,俺爹俺娘还有俺弟俺妹足够了。去年周军长去俺那里招兵,还有月银,俺就过来了。”
“那你想过为什么要去打仗呢?为了谁去打仗呢?”
“当然是给长官去打仗呀,因为他们给俺们发军饷的呀!”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所有的人也都是这么想的。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郝建兄弟,你呢?”
崇祯又看向另一边的一个士兵,问道。
“我就是北京本地人,家里人口多,就过来当兵了!”
郝建不善言辞。
“那你想过为什么要去打仗呢?为了谁去打仗呢?”
“那个问题是老爷们想的,我没想过。听连长的指挥就可以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