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产妇脉虚补益气血(3/3)
怀瑾刚在病案上签完字,实习生小张领着个中年男子进来,对方捂着上腹部,眉头紧锁:“苏医生,消化科说我慢性胃炎,让来做中医会诊。”
苏怀瑾望向墙上的《脉诊九菽图》,轻取、中取、沉取的标注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她想起王雪梅的虚细脉属于沉取无力,正是里虚的典型表现,便对小张说:“脉诊要分层次,就像剥洋葱,每层都藏着不同的信息。你先给这位大哥测脉,注意轻取有没有浮象,中取是否滑腻,沉取是否有力。”
中年男子坐下时,诊疗床发出轻微的吱呀声。苏怀瑾看着小张认真诊脉的样子,想起自己刚跟师时,师傅也是这样手把手教她分辨浮、沉、迟、数。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中药房传来捣药的“咚咚”声,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充满希望——就像王雪梅逐渐好转的脉象,每个生命的恢复,都始于这一呼一吸、一息一脉的细致呵护。
诊室里,阳光渐渐西斜,王雪梅留下的五红汤食谱在桌面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苏怀瑾知道,对于产后气血虚弱的妈妈们来说,中医的补益之道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像熬一锅浓稠的阿胶,需要时间的沉淀、药材的配伍,更需要医者的耐心与温度。而她能做的,就是用这一双辨脉的手,一副治病的方,为每个新生命的,铺就一条温暖的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