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显赫的祖上(2/4)
试要简单。
没有根基,也没有贵人提携,全都得外放去熬资历。
像晏殊那种年纪轻轻就穿上紫袍之人,简直是世间少有。
这些考中进士的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
他们这一辈子能穿上绯服就算是官运亨通了。
(元丰改制前,紫袍为三品往上,绯服为五品往上,绿色为七品以上,九品以上为青色)
纵然是张亢后期由文转武,名声于西北崛起,可他一辈子都是仕途坎坷,又得罪了不少人,诸如夏竦之流,至死他也没有显达。
反倒是他那个一直当文官的哥哥张奎到晚年终于穿上紫袍,死后又有韩琦给他写墓志铭,后人才知道他们兄弟俩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张亢由文转武一辈子追求并且为之努力的事,一个也没有实现。
不过宋煊说的在理,张亢的老父亲在乡里可是豪横的很,受人尊敬。
如今不是大唐那种世家把控科举考试,以至于落第秀才黄巢考了三次都没上,狠下心来杀进长安城,直接来了个天街踏尽公卿骨。
什么高高在上的世家,那真是一群群当猪杀的。
如今在大宋一家之中有考上一个进士的,便足以在族谱单开一页。
更不用说像张家一门两进士的。
在族谱上更得大书特书一般,将来墓志铭都得是大宋高官来写才行。
“嘿嘿嘿。”
饶是性格豪迈的张亢,面对宋煊夸耀他父亲的话,脸上也是止不住的得色。
“十二郎今后也能光耀门楣。”
宋煊靠在竹椅上,听着船只破开流水的声音,悠悠的道:
“俺听人言,母弱出商贾,父强做士郎,名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张亢停下喝酒的动作,当即愣愣的看向宋煊。
他可以发誓!
这四句话,长这么大都没有听说过。
有了宋煊先前随口一说便是千古名句的例子在先,张亢可以肯定这定然是宋煊假借他人之口说出来的。
这种事实在是过于直白。
宋煊自己个便是母弱,年纪轻轻经营个凉浆铺子养活他自己,而大宋的恩荫制度自是能应对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