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皇帝,兵强马壮者得之,宁有种乎?(3/4)
自己选择是打是和,而不是被一帮子啥都不会的人胡乱指挥送命。”
“待到将来辽国或者西夏入侵,不靠戍边士卒去御敌,难不成还要靠着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
“真以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那些读书人,学着诸葛丞相挥舞两三下鹅毛扇就能做到的吗?”
宋煊站在那里,高声道:
“至少有俺这样靠谱的人戍边,将来包兄以及家人兴许能够睡的更稳当一二。”
包拯闻言轻轻下腰,叉手道:
“十二郎高义,倒是我想的狭隘了。”
“无妨,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宋煊摆摆手,随即开口道:
“走,去俺的三味书屋学习,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包拯也不想在此事上多谈,主要是人各有志。
宋煊的屋子在二楼,倒是显得大。
进门便是书房,摆着不少玩意,隔着一个屏风,那里有张床。
“十二郎,何为三味?”
包拯看着挂在门口的牌匾。
那字体他没见过,但有那么一股子美感。
不知道是哪位大家的手笔?
“自是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张方平给包拯解释了一句。
“原来如此。”
包拯立马就脑补出这是宋煊的老师为了读书在激励他写的。
“屁,别听他瞎说。”宋煊请包拯坐下:
“他完全是牵强附会,俺这名字是梦中所得,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讲究。”
“哈哈哈。”
张方平忍不住笑出声来。
十二哥他一丁点都不想装自己有多用功读书。
包拯也是莞尔一笑,坐下之后,立即拿出自己的课本开始温习。
宋煊则是继续抄写论语,加强自己的记忆。
张方平则是开始读策论,继续巩固宋绶传授给他的应试方法。
三人的进度以及侧重点本就不一样。
包拯对于温习功课这种事习以为常,但是他瞧见宋煊与张方平二人的书稿以及一些策论的点,大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