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祭奠4万人空巷的追悼记忆(2/4)
他先跑到东边,盯着铸造车间的队伍排整齐,又赶忙回到中间,督促其他单位依次就位。
最后三排,则留给了综合加工厂、学校师生,以及附近的村民。
周山、吴权和李风顺商量后,决定到学校队伍的位置。
然而,这里早已挤满了人,高年级的学生们更是一股脑地涌到了西侧,大家都想离幕布更近一些。
三十分钟后,各单位的队伍终于排列整齐。
厂领导们陆续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操场入口,焦急地等待影片放映。
七点,夜幕完全降临,可放映机依然没有启动——拷贝还没送到。
八点过去了,操场上鸦雀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咳嗽声和孩子们的低语。
温利喜有些慌了,他找到夏义峰:“让大家等太久,一会儿场面失控怎么办?”
夏义峰却笃定地说:“不会的。大家对毛主席的爱戴,不会因为这点时间就消散。”
刘长明心急如焚,跑到学校办公室,拨通了县电影放映队的电话。
问明情况后,他又拿着喇叭回到操场:“同志们!由于各地都在放映追悼会影片,我们的放映员还在排队等候。刚刚联系得知,预计九点半才能取回拷贝。经厂领导研究,带小孩的、身体不好的同志可以先回家休息,想看的到时候再来!”
然而,操场上没有一个人离开。
夜色渐深,繁星点点缀满天空,深秋的东北,失去了太阳的温暖,寒意如同潮水般慢慢浸透每个人的衣衫。
有人忍不住跺跺脚、搓搓手,活动着僵硬的腿脚;但更多的人依旧纹丝不动,他们笔直地站在寒风中,眼神坚定。
这份坚持,源于对领袖的无限信任,却也在不经意间,为这片土地埋下了某种僵化的种子,而这影响,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悄然渗透到三线的每一个角落。
学校教室里的灯光次第亮起,为夜色中的操场增添了几分暖意。
人们静静地等待着,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喧哗,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再看一眼毛主席,再看一眼带领他们翻身解放的大救星。
夜里九点二十分,前往县城取拷贝的车辆终于疾驰而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