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刘邦求治国之策(三)(2/6)
能逃脱被牵走的命运。
后来,刘太公发现家里这些东西变得无影无踪,自然要追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刘邦眼珠子一转,心里打着鬼主意。他眼珠子一转,眼疾手快地编造了一个谎言,把一切都赖到自己身上,说是自己赌输了,东西才被拿走的。
从此以后,卢绾对刘邦那是无比地佩服,发自内心地认为是刘邦救了自己的命。他对刘邦那是巴心巴肝的,只要刘邦有需要,他随时都会在身边支持。
当然,这也能够反映出刘邦独特的人格魅力。你看,在沛县这个小地方,下至市井里卖狗肉的穷汉樊哙,上至颇有名望的萧何、曹参等人物,都愿意与他刘邦混到一起。他们在心里对刘邦为人骨子里的那股仗义,那是相当佩服的。
就拿樊哙来说,他特别喜欢杀狗卖肉,也经常杀狗给刘邦吃。而且,他还经常把自己弄到的狗肉拿出去,用来招待萧何、曹参等那些公门中人。在那烟火缭绕的院子里,樊哙笑着把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狗肉端上来,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这也充分说明刘邦为人仗义的人格魅力。
刘邦对樊哙那自然是相当不错的,他对樊哙的仗义之举自然是铭记在心的。后来啊,在吕太公的促成之下,刘邦把吕雉的妹妹吕媭嫁给了樊哙。从那以后,他们二人就成了连襟关系,这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也让彼此的事业发展有了更多的默契。
张良与刘邦相处已有不少时日,对于刘邦那种时常流露出的自鸣得意的神态,他是早已习以为常了。他深知这个帝王的心性,刘邦确实有自己的聪明之处。刘邦的小聪明是毋庸置疑的,他懂得抓住时机,也懂得把握人心的微妙之处。然而,他并非没有短板,若是在大的方向上把握不好,便会放下身段,虚心纳谏。但可惜的是,即便如此,他也似乎永远改不了想要从别人那里淘出好点子的习惯,同时却又放不下面子去求人。
所以,张良深知刘邦的性格,决定再次强调他的观点。他站直了身子,目光坚定而严肃,语气中带着几分严肃与庄重,再次严正地重申道:“陛下,关键在于‘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啊!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语,它蕴含着深刻的治理之道。要让这广袤的天下,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富贵贱,都能公平地享受到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