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章番外 皮物从何而来(2/3)
后背发凉,却又挪不开视线。
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她从自己的背包里翻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这是李若蘅本人的习惯,喜欢随手记点东西。
翻开崭新的一页,她对着手机屏幕,开始一笔一划地记录群里和视频里提到的那些名词、概念。
她得搞明白。
必须搞明白这到底是什么鬼东西。
首先,“皮物”,似乎是日本那边传来的。
最早的概念,可能和日本的kigurui有关,就是那种动漫角色扮演的玩偶装。
她看到了一个叫“toshi9”的日本网友整理的资料提及,最早在作品中使用“皮”这个概念的,似乎是sur君在2000年发表于《黑蔷薇》上的《壁橱(クローゼット)》。
差不多同一时期,还有个叫cipher君的作者写了《相机》,但当时用的还是“玩偶装”的说法。
原来,在“皮物”这个概念流行起来之前,tsf(跨性别题材幻想作品)领域最常见的四大类型是“附身”、“变身”、“替换”(也就是换身)、还有“脑移植”。
后来,“脑移植”因为各种原因逐渐淡出主流视野,“皮物”则异军突起,填补了空缺,最终形成了现在常说的“变附换皮”四大分类。
李若蘅一边记录,一边思考。
自己和梓雯姐她们经历的,似乎更接近“替换”和“皮物”的结合?
用阿尔法试剂制作皮囊,强行套在别人身上,替换掉对方的存在……
这些原本只存在于网络小说和亚文化圈的概念,竟然如此真实地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她开始详细了解起皮物相关的内容。
笔记本摊开在膝盖上,笔尖沙沙作响。
她首先看到的是,皮物大体上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由真人变成的皮物。
李若蘅在这一条后面,用铅笔轻轻标注了“江昙漪”三个字。
这是元泠告诉她的,江昙漪制作皮物的技术,似乎就属于这一类,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
然后是第二种,复制皮。
她在群里看到的一些小说里描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