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李清照(3/6)
现在的风头有多盛。
对此,一些旧党人士是很看不惯的。
比如苏辙,就曾将蔡京贬得一无是处,他说:“京文学政事一无所长,人品至微,士论不与,若不因缘蔡卞与王安石亲戚,无缘兄弟并窃美官。”
还有不少人拿蔡京当初的政治投机、毫无政治节操出来说事。
关键,不少旧党人士担心,等蔡京登上相位,就是他们的劫难。
于是,他们就想推一个人出来打败蔡京,甚至助那个人夺取宰相之位,然后全面废止新法。
旧党人士也知道,赵俣喜欢能干事的人,他们要是推举一般人,根本就入不了赵俣的眼,就更别提打败蔡京了。
商量来商量去,旧党人士选定了吏部侍郎赵挺之。
严格来说,赵挺之不算旧党,而是新党。赵挺之早年坚决主张继承并发展王安石的新法,在当时新旧党争激烈的背景下,他力主绍述之说,不遗余力地排挤元祐诸臣。
赵挺之现在之所以变成旧党了,主要归功于近来赵挺之跟旧党的重要人物“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恪非走得很近。
早年,赵挺之在德州时,按朝廷的意思实行市易法。黄庭坚当时主管德安镇,认为镇小百姓贫困,无法承受诛求。
因黄庭坚曾用言语调侃过赵挺之,赵挺之便怀恨在心,后来他抓住机会向赵煦进谗言,致使黄庭坚被贬,最终死在宜州。
到赵挺之被召试时,苏轼便说:“赵挺之是个聚敛钱财的小人,学识品行不可取,怎么能适合这个职位呢?”挡了赵挺之一道。
后来,赵挺之当上了监察御史,他上奏弹劾苏轼草书中有句“民亦劳止”的话,认为这是诽谤先帝,苏轼后来遭到清算,这就是罪名之一。
因为这些事,赵挺之跟旧党的关系一直很僵。
谁知,赵俣登基以后,竟然将苏轼和苏辙给召回来当了宰执。
而且,看赵俣的意思,有重用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的意思。
另一方面,之前赵挺之一直看不惯蔡京,多次揭发蔡京的奸恶行为。
如今,蔡京蒸蒸日上,赵挺之自然怕遭到蔡京的报复。
所以,赵挺之感觉,他应该跟旧党修复一下关系,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