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何以解忧唯有群殴(1/3)
从战神庙回来已有十日,虞昭天天领着虞渔四处拜访故人,不只是为了宣告虞渔的身份,更是为了联合旧部,召集敢死队,以及能召集到愿意冒险和她一道修筑瞭望塔的能人。
连续十日的走访调查,虞昭重振虞家军的豪情壮志被浇了一大盆冷水,心情跌到谷底。
即便早有人走茶凉的心理准备,可虞昭了解到昔日被称为民族脊梁的虞家军,因定国公和主力部队的战死,在定北镇丧失话语权,幸存的兵卒则被打散到沈、梁、马三大将军麾下。
这些虞家军与三大将军的士兵格格不入,沈、梁、马三大将对他们心有芥蒂,以虞家军战斗经验丰富为由,威逼他们当马前卒。
马前卒,指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往往是奔走效力受支使,还被鞭打得脊背生蛆。
定国公治军严谨,虞家军上下一心,穿上战甲时一派肃杀之气,与敌人殊死搏斗,悍不畏死;
回到定北镇,脱下战甲就是老百姓们的子弟兵,遇贼抓贼,锄强扶弱,维持善恶终有报的社会秩序,让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
然而,没了定国公和主力部队的虞家军,在定北镇里不再是一家独大,虞家军被拆分肢解,打散之后分配到三个将军的手底下。
定北镇巴掌大点的地方,本地的资源相当有限,物资大头要靠天顺帝调拨过来。
狼多肉少,姓沈的将军多占一下,余下的梁将军和马将军就少分一些,长期分配不均,埋下了巨大的祸根。
定北镇是徽国的军镇,分成三大派系,其中马将军因其岳家在朝中失势,其实力也大幅缩水,有不少本该属于马将军的阵营的士兵,叛逃到沈将军的麾下。
马将军眼瞧着形势不利,他当机立断与梁将军结盟,又因其势弱而被迫听从梁将军的安排。
摆在明面上的三方势力,实则早已在李景沅率队抵达定北镇之前,悄然变成以沈将军和梁将军为首的两方势力相互较劲。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靖武侯的霍忘尘和追随他脚步而来的江秋月,凭借其先前的经营,很快收拢人马,形成了第三方新兴势力。
正应了李景沅吐槽的那一句,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昔日的民族脊梁,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