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3/4)
弟,祁为兄,李为弟,两人是生死之交,歃血金兰之后,便一同携带家眷在此定居。
几百年来,两族人谨遵祖训,世代交好,精诚团结在一起,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上千人的村落。
甚至到了解放后,村委会也保持着固定的格局,始终由祁家人担任支书,李家人担任村长。
算起来,这已经是第三次为祁同伟启用祠堂了。
第一次便是祁同伟十岁那年,祁长贵夫妇车祸重伤,司机逃跑没抓到,结果祠堂出面,解决了他们的治疗和康复费用。
第二次在祁同伟十四岁那年,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全体村民给他凑齐了学费和生活费,并集体对祖宗许下承诺,不管祁同伟将来能念到什么程度,都会一直把他供下去。
……
半个小时转眼就到,祠堂门口的空地上聚集了好几百人。
几乎每家每户都派了代表,众人自带板凳,密密麻麻坐在台下,交头接耳议论着,小孩子们则在周围跑来跑去,追打嬉戏,场面异常热闹。
“开会了,大家静一静,小鬼都走远点,到边上去玩。”台上的李红兵拍了拍手,大声喊道。
等场面平静下来,祁志勇开始发言:“今天这个会的内容,跟大家的钱袋子有关,你们都要认真听,不能做主的,回去一定和当家的好好商量。”
他指了指身边的祁同伟,又道:“同伟是我们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个研究生,大家都认识,我就不介绍了。
现在他找到一个赚钱的路子,没有忘记村里的乡亲们,想带着大家一起发财,接下来请他发言,大家鼓掌。”
噼里啪啦的掌声过后,祁同伟站了起来,他决定先定个高调,镇镇场面:
“乡亲们都知道,现在已经改革开放很多年了,国家非常重视经济发展,赚钱的机会也多了起来,沿海发达地区的老百姓已经开始走向富裕,很多人都住上了新房,用上了空调、彩电和冰箱,甚至还开上了小车。我们农村人也不能落后,也要奔小康,大家说对不对。”
“对。”台下异口同声。
祁同伟继续说道:“我从新闻上看到,最近几年,很多人都通过股市发了财,为了保险起见,我又研究了很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