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企业的根基是人才(3/4)
当一面的人才严重不足。
巴尔扎克带领的墨青带藻采集队伍,已经进入牧场轻质部5天时间,这一次的计划采集周期是整整一周。
在四艘小型飞船上加装了专门采集墨青带藻的设备之后,这支飞船小队的采集工作效率终于有了质的提升。
根据巴尔扎克每天都进行的例行汇报,现在白龙号飞船的仓库中囤积的,未经脱水烘制的墨青带藻已经有足足2万多吨,预计最后两天可以再采集8000吨回来。
之所以是以原始状态将墨青带藻带回来,而不是直接就在白龙号上面烘制成为半成品,这就不得不让唐源叹息白龙号的不足了。
白龙号是一艘中型旅游猎牧飞船。往好了说,是兼顾了两种船型的优点,但在大部分专业人士眼中,这种设计就是飞船中的四不像,还不如正儿八经的猎牧飞船。白龙号飞船上面的各项设备虽然也配置完全,但大多数都是不够标准的缩水版。
比如烘制墨青带藻所要用到的大型烘干机。白龙号上面配备的,就是一台小型的高速烘干机。这种设备烘制的速度是挺快的,但是同批次能够烘制的数量就少得可怜了。用于最初采集样品测试,这台机器是够用了。可一旦要用于大批量生产使用,这台机器可就尴尬了。
而且,这台机器启用起来,能耗方面也是大得惊人。唐源跟米勒两人认真计算过成本控制之后,决定还是将烘制的工作放到地面上来进行。
这样一来,会节约很大一块的成本。
地面上,墨青带藻的初步加工工作,唐源也并不打算由盛唐牧场自己来做。他打算将这方面的工作交给费辛镇资产运营公司来完成。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整理,唐源对于自己收购回来的这一家资产运营公司,也总算是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
除了小镇公共码头这个资产占比最大,同时也是唯一还能盈利的项目,资产运营公司旗下其实还有不少,半死不活的小型企业。
费辛镇食品加工厂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工厂,以前是用来对畜牧产品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的。不过随着费辛镇畜牧产业的萎靡,如今也早已成为了资产运营公司的包袱之一。
不过,虽然这个工厂如今无法获利,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