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八大员(1/3)
这一个月,四合院里隔三岔五的都有人庆祝自己被评级了,每家都很高兴,附近的厂子和商店也都进行了公私合营,现在又被定级了,现在的工人们才切切实实的感觉到自己成了主人,能不高兴吗。
四合院里也是三天两头的开会,宣传国家政策。
现在,基本上买东西都要票了,你就是有钱也没地花,就连鸽子市也没多少好东西了,于此同时,出现的黑市倒是有不少好东西,不过这个黑市经常遭到打击。
粮食定量施行的更加严格了,重体力劳动者像刘海中这样的锻工,一个月55斤,易中海,贾东旭家这样的钳工也有44斤每月。像秦淮茹,王母这样的,还有在家的家庭妇女们这些轻体力劳动者,每个月只有35斤粮食。而像闫阜贵这样的脑力劳动者一个月只有31斤的粮食。
这些粮食只有三成是细粮,其余的是粗粮。
半大孩子的定量也只有275斤一个月,谁家要有几个半大小子,还真能吃死老子,向刘海中和闫阜贵家都是孩子众多,买不起议价粮,只能去鸽子市淘换,把自己的细粮换成粗粮。
不要说他们几家多有钱,经过王为民的观察,大家都差不多,解放前被光头那边搜刮的基本上没剩什么钱,都换成金圆券了,解放后前几年又是粮商哄抬物价,有钱也就买粮食了,只有这两年才算好点,家家都能存点钱。
现在院子里过的最好的几家分别是易中海家和贾家还有王为民家。
易中海的以前没定级前就是高技工,一个月也有五六十块,现在有七十多,家里就1个小屁孩,现在5块钱就够1家人吃粗粮过1个月,他工资高,不愿委屈了孩子,平时也买点好的。
贾家则是贾东旭以前是初级工,一个月也二十多块的工资,现在评为二级工一个月也有365,家里的粮食除了粮本上的,还有就是现在贾家人就他一人是城里户口,贾张氏和秦二凤,棒梗都是有地的,3口人的地能收1500斤粮食,交了公粮还剩不少,足够他们家吃了。
王为民家就无解了,谁让他又挂呢,没挂估计在这个年代都生活不下去,还给秦淮茹弄了个售货员的工作,这个时代的售货员是可以买到紧俏商品的,并不是你有钱有票就一定能买到东西,除非你特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