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铅酸电池,成功问世!(2/4)
关于电池的研发,早在景泰四年的时候,朱祁钰就已经开始布局。
他一开始就已经确定了铅酸电池的研发方向,相比铅酸电池更进步的锂电池,完全不考虑。
人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要脚踏实地的慢慢来。
一是锂电池要求的工艺更难,首先金属锂的提取就是一大难题。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铅酸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其实是高中知识。
在(人教版)高二的《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中,详细讲解铅酸电池、原电池与电解池。
只是可惜,更深层次的电池知识,朱祁钰就不懂了。
有了理论基础,实践却成了最大的难题。
由于大明的化学基础薄弱,硬是耗费了整整八年时间,才成功实验出来。
朱祁钰有个规定,大明科技院各大研发部门,上报科研成果的前提是,必须要做出能够量产的成品。
因此,化工部汇报制作出铅酸电池,说明技术已经成熟。
由于化工部的研发实验室不在京师,所以朱祁钰不能亲身前往,便让工程师亲自送入宫中。
三天后,如约而至。
第一代铅酸电池体积很大,整体呈方盒子形状,本来就是应用于家庭储能电站。
朱祁钰环绕一周,认真打量着眼前之物,随后询问道:“这是多少伏的?”
“禀君父,这一块铅酸电池,是48伏的。”
朱祁钰点点头:“也就是说,里面一共有24块电极板,对吗?”
“是的。”
“来,你说说,具体的制作过程。”
那名化工部的工程师,名叫雷泽涛,他是电池研发的主要负责人。
“我们的一切研发理论,都是由君父提供的,所以基本常识,我就不必班门弄斧。”
“铅酸电池的核心材料有两个,分别是电极板和铅膏。”
“电极板的主要制作材料为铅钙合金,使用高纯度铅(≥999),熔铸成铅锭,再磨成铅粉,往里面添加一定剂量的钙增强耐腐蚀性。”
朱祁钰点点头,他继续问道:“那你们是如何区分正负极栅板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