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计划书是否投资(4/5)
困潦倒,每顿饭只能吃窝窝头,忽然间收入翻倍增长,他对食物的选择会依旧停留在窝窝头吗?内地即将迎来经济腾飞的时代。
在港岛,有些人目光短浅,看不上内地市场,觉得那里贫穷落后。
可在韩立眼中,那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无限可能。
回归前夕,港岛的文化仍领先内地。
可以说,港岛生产的产品在内地依然畅销。
唯一的问题是价格高昂。
因此,韩立的思路十分明确。
只要做些性价比高的服装,运到内地就能盈利。
一旦渠道和品牌建立起来,占据市场后,日后的衣食住行商品,只要内地没有的,他都会涉足。
等到回归那天,内地将出台一系列吸引港岛投资的政策,那时,早已做好准备的韩立必将受益匪浅。
直上青天,名利双收,韩立终于回归现实。
他决定创办一家制衣厂,但规模不宜过大,毕竟手中资金有限,且需尽量规避风险。
港岛这个地方,租金与人工费用高昂,工厂一旦成立,若无法每日运转,便意味着亏损。
因此,他必须寻找最佳方案。
假设初始雇佣三十名员工,每人月薪约五千元,仅工资一项便需十五万元;厂房若有一千平方米,月租便达十万元;工业缝纫机等设备属一次性投入,需四五十万元;每生产一万件衣服所需物料约为五万元;运输、水电杂费总计也需十万。
此外,还需支付各种打点费用,粗略估算,启动资金至少需百万。
而每月的正常运营成本约为四十至五十万元,为了保持稳定,流动资金至少要保障三个月的生产需求,这意味着总投入至少需两百五十万元。
然而,韩立目前仅有四十万元,他必须说服大佬b投资,分摊部分风险。
若按社团的方式管理,采用强硬手段推动生产,每月达到三至四万件的产量并非难事。
若每件衣服以低价二十元售出,扣除运营成本后,月纯利润可达二十五至三十万元;若售价翻倍,利润亦随之翻倍!
片刻后,韩立掐灭香烟,仔细计算出最小化风险的洗钱数额:在原材料采购时虚增价格,把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