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前凉儒将谢艾:十六国版“诸葛亮”的逆袭与陨落(2/5)
敦煌郡学。344年的某个清晨,三十岁的谢艾正在给学子讲解《孙子兵法》。作为敦煌谢氏旁支,他的人生轨迹本该是标准的士族模板:
7岁能诵《左传》,15岁通晓《吴子兵法》;
20岁被举孝廉,因在策论中写下“兵者诡道,仁义在后”引发争议;
25岁终于当上主簿,日常工作包括给张骏写贺表、替郡守调解农民争水纠纷。
改变命运的契机来自一场“学术骂战”。345年秋,后赵使者带着石虎的恐吓信来到姑臧。当朝臣们被信中“铁骑百万,投鞭断流”吓得面如土色时,谢艾突然冷笑:“赵王算术不佳——黄河自金城至洛阳不过千里,百万大军列队可绕地球三圈?”这番吐槽让张重华记住了这个毒舌文官。
真正让谢艾走上战场的,是敦煌马场的意外收获。346年春,他奉命清点军备时,发现武库中竟有三百具诸葛连弩——这是五十年前蜀汉使者带来的礼物,因无人会用被尘封至今。谢艾带着工匠连夜修复,还开发出“骆驼弩车”的移动战术。当大臣张耽举荐他时,这个书呆子正蹲在马厩给弩机上油,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即将创造历史。
三、三战封神:凉州“戏精”的战场表演
第一战:振武城奇袭(346年)
谢艾的处女秀充满了黑色幽默。当他带着五千杂牌军(含八百敦煌弩手)抵达前线时,发现赵军正在举办“烧烤派对”——麻秋为了震慑凉州守军,每天在阵前烤全羊,香气都能飘到城墙上。
谢艾的反击堪称“美食战争”:
先让炊事班在城头煮羊肉汤,故意顺风放烟;
等赵军流着口水张望时,弩车突然齐射;
最损的是在箭矢上绑辣椒粉(西域特产),赵军被呛得涕泪横流。
夜袭当天的细节更显其“鬼才”本色:
命令士兵反穿羊皮袄,混入赵军放牧的羊群;
用诸葛连弩发射带哨音的“鸣镝”,制造“万箭齐发”的假象;
甚至让随军乐师敲编钟——因为发现赵军战鼓的节奏太容易被辨认。
战后清点物资时还有个插曲:谢艾特意把麻秋跑丢的鎏金战靴放在主帅帐中,附赠打油诗一首:“金城太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