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成汉国师范长生:青城山上逍遥客和他的躺平式治国术(3/5)
冰是得道仙人,硬把水利工程包装成“神仙周边”。都江堰祭典被他改成“仙界年会”,道士们一边跳禹步一边测量水位,百姓看得直呼“专业”。
“土味”科举改革:公务员考试要考《道德经》+《汜胜之书》,录取标准包括“会种田”“能治病”。某年状元是个会嫁接果树的道士,气得中原士族大骂“蜀中无大儒”。
跨国文化带货:允许波斯人在成都建火神庙,派道士去越南传教(《水经注》实锤)。近年出土的“玉衡通宝”上既有北斗七星,又有骆驼图案,活脱脱“一带一路”文创周边。
五、养生式治国:在炼丹炉旁指点江山
范长生最气人的是——别人治国累成狗,他却在青城山过着神仙日子:
弹性工作制:五日一上朝,美其名曰“顺应五行”。急得李雄在山脚修了“快递驿站”,专门用信鸽给他送奏折。
炼丹治国务:丹炉既是化学实验室(从朱砂里提纯水银),又是经济调控中心(控制战略物资流通)。某次晋军来犯,他反手抛出囤积的雄黄,搞得对方战马集体腹泻。
养生kpi考核:官员年终奖和体重挂钩,瘦了扣俸禄(“不能养身,焉能养民”)。成汉因此成了史上唯一没有“过劳死”记录的政权。
六、历史评价:乱世中的平衡大师
经济角度:范长生创造了独特的\"战时道教经济模式\",以青城山为中心,辐射出药材、丹砂、井盐三大经济圈,通过道教网络进行物资调配。这种模式使蜀中在永嘉之乱期间保持经济独立,甚至出现\"岁输江左锦万匹\"的贸易顺差。
军事方面:他推行的\"道兵制\"影响深远:士兵平时种田,战时为兵,退役后转入道观任\"功曹\"。这种兵民转换体系既保证兵源,又避免军阀化,成汉政权能维持四十年安定,与此密切相关。
文化方面:范长生主持编纂的《蜀本纪》创造性地将大禹治水传说与道教神话结合,宣称\"禹生石纽,老君化身\",这种文化建构使蜀地同时获得华夏正统性和道教神圣性。他还在都江堰举行\"李冰成仙\"祭祀大典,将水利工程纳入道教崇拜体系——至今青城山天师洞仍存\"川主李公祠\"遗迹。
艺术领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