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东晋大将军王敦:从开国柱石到乱晋枭帅的多面人生(3/5)
”
四、清君侧:一场“打工人”的愤怒维权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诛刘隗、清君侧”之名起兵。这场叛乱堪称古代版“高管逼宫”,充满黑色幽默:
舆论战先发制人:王敦连发檄文,细数刘隗十大罪状,包括“贪污军饷”“构陷忠良”,甚至调侃其“每日敷粉三斤,堪比妇人”。
心理战玩出花样:大军行至芜湖,王敦突然停驻,上书要求处决刁协。司马睿在朝堂气得发抖:“逆贼竟敢教朕做事!”却转头换上戎装表演亲征,结果铠甲还没捂热就脱了。
速攻战术显威:从武昌到建康,王敦舰队顺流而下,一日千里。守将周札未战先降,打开石头城门时还谄媚道:“将军此来,如秋风扫落叶!”
如果说王敦的军事行动像狂草般恣意纵横,那么他的书法倒真是在践行\"艺术源于生活\"。北宋宣和内府收藏的《蜡节帖》中,\"蜂目豺声\"四字笔锋如刀剑出鞘,转折处锋芒毕露,恰似其晚年眼神——史载他\"蜂目已露,豺声未振\",正是权欲膨胀的写照。
永昌元年的建康之战,堪称古代版\"闪电战\"。王敦战船顺江而下,沿途守军望风归降。当舰队驶入秦淮河时,56岁的他特意换上二十年前护送司马睿南渡的旧甲,对着烟雨楼台喃喃自语:\"昔日我护你入建康,今日我却要踏破此城。\"这番矛盾心理,恰似他的书法——雄健笔势中藏着难以言说的郁结。
破城后的操作更显其政治智慧:他既不废帝自立,也不退居幕后,而是玩起\"遥控治国\"。在石头城军营,他接见百官时故意不设座椅,让群臣站立议事;面对哭求赦免的旧友周顗,他轻抚案上《左传》叹道:\"伯仁(周顗字),卿负我!\"随即挥手令武士拖出斩首。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玩法,让后世阴谋家们都直呼内行。
五、权力的黄昏:病榻上的帝国残梦
太宁二年(324年),垂死的王敦在姑孰策划最后一搏。其卧室如同权力剧场:东墙挂建康城防图,西墙悬未完成的书法,案头摆着晋明帝的“慰问诏书”。当使者宣读封他为“黄钺大将军”时,他忽然大笑:“小儿辈设蜜阱,老夫岂会上当?”
弥留之际的军事会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