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东晋墨剑儒帅郗鉴:左手锄头右手奏折,顺便拯救个王朝(5/8)
政治:平衡士族势力,避免朝廷变斗兽场。
文化:书法传承影响王羲之,间接促成兰亭雅集。
最难得的是他始终“穷且益坚”的品格。晚年教育子孙:“我当年穷得吃土时,翻开书就觉得拥有全世界。”这种精神,放在今天大概能成网红金句:“真正的豪门,不在房产证,而在kdle里!”
六、历史照妖镜下的真面目
——论一个老干部如何被吹成“六边形战士”
1 古人眼中的“东晋顶流”
郗鉴去世时,东晋朝廷给他定了调子:谥号“文成”。这俩字可大有讲究——按《逸周书·谥法解》,“文”代表“经纬天地”“道德博闻”,“成”则是“安民立政”。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既能当学术大v,又能做政务顶梁柱,堪称行走的“人形行政学院”。
但古人夸人向来含蓄,咱们得透过现象看本质:
王导(政敌兼同事):“道徽在朝,如老农守田,虽无奇策,但绝无荒废。”——听着像夸人踏实,细品有点“这哥们只会种地”的阴阳怪气。
庾亮(被调解的对象):“郗公若松柏,凛冬不改其翠。”——表面赞美气节,实则吐槽:“这老顽固死活不站队!”
《晋书》作者房玄龄:“鉴拥兵卫主,功参微管。”——把郗鉴比作管仲,但“微管”二字暴露真相:东晋版低配管仲。
最损的当属南宋学者叶适:“鉴以流民帅入中枢,譬如屠狗辈登堂作赋。”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你个带武装流民的土老帽,装什么文化人?”可见历史评价这事,全看评委手电筒往哪照。
2 现代史学界的“郗鉴热”
20世纪以来,随着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走红,郗鉴突然从历史课本边角料变身学术圈顶流。各派学者为他的历史定位吵得不可开交:
流量派:北大教授田余庆首创“郗鉴定律”——“没有流民武装平衡,门阀政治早崩了”。他比喻郗鉴是“东晋的安全气囊”,虽然平时看不见,关键时刻能救命。
拆台派:日本学者川胜义雄冷笑:“什么流民帅救世主?不过是门阀政治的裱糊匠!”在他眼中,郗鉴就像用502胶粘破碗——看着完整,一盛汤就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