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良缘和考察团,资源爆满(6/7)
灭的孤寂意境。
次日,
林家考察团入驻云都造船厂。
张家同样只有三个二阶船匠师,但云都造船厂的产出效率却明显更高,甚至是两倍。
“这里倒有些军工厂的感觉了,可惜林家分为南北两部分,无法真正通力合作,想要完全复刻这套模式怕是有些困难。”
云都造船厂与林家的手工作坊模式不同,采用的是较为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
他们的三个二阶船匠师,分别单独负责器、符、阵三个方面,只在关键时刻联手。
而且,并非所有二阶工作都由他们亲自完成,作为总师,他们只需负责把关关键即可。
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二阶工作都直接分包给了普通的二阶器、符、阵师,张家不够的甚至还用上了云都岛其他二阶匠人,如此一来,造船的效率直接提高了数成之多。
其一阶方面的情况也类似,张家引入了大量的非船匠师散修从事一阶分包工作。
例如船上最常见的用于起重的各种轮机,就有一个专门生产轮机的大班组。
这个大班组的成员或许其他方面的技能并不精通,但在生产轮机方面却极为高效,各种参数的轮机,他们都能快速批量生产出来。
类似的大小班组还有很多,他们分工合作,目标明确,当按照设计图组合在一起,便能构成大半条船灵船。
而专业的船匠师,只需将这些部件联合组装起来,完成最后、最重要的出品工作即可。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随行的林家一阶船匠师们大为震惊。
林家向来注重个人的全面能力培养,一阶船匠师不仅能够参与建造二阶灵船,还必须能独立手搓各种一阶灵船,全面发展。
他们虽然能力更全面,但很多时候其实用不上那些才能,尤其是常驻船坞的一阶船匠师很大一部分才能是荒废的。
林千帆倒还好,这些他都懂,大秦仙朝的军工厂便是采用的这种模式,甚至其分工更为细致、夸张。
有些人从入行到退休,可能从头到尾都只负责同一个小构件的唯一规格尺寸,一生。
但这种流水线作业模式,也有其前提条件,那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