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 7 章(2/5)
九卿朱砂署押,存于兰台秘府为凭。
换言之,皇三子践祚之议已成定局,再无更易之机。
兖王未令其在柩前即刻登基,已算是给足群臣反应时间。
国丧之后,便是要准备新君继位大典。
较之仓促如儿戏般的国丧典仪,新君登基大典则被上头给予了足足一月的准备时间。
饶是时间相对充裕,各部衙门依旧忙得脚不沾地,紧锣密鼓的准备着新君继位的各项工作。尤其是翰林院,不仅要恭撰传位诏书,还要制登基仪注、修告忌天地祝文、编纂嗣统宝训、朱笔点勘金匮玉册丹陛文移等。
就连陈今昭与鹿衡玉这等边缘人物都被派上了用场,与其他编修一道备太庙谒祖典册。
接下来的一个月,陈今昭忙得昏天地暗,日日披星戴月而归,直累得她下值归家后连饭都顾不上吃几口,恨不能倒头就睡。
不过虽是忙累,可较之获派登基大典实录之职、须秉笔直书新君德音的同僚,她的这点累当即就不算什么了。没见她的那位同僚短短几日时间嘴上就起了燎泡,人也消瘦了许多,整日愁眉苦脸如丧考妣,让人看着都觉可怜。
这期间,朝中发生了件大事——病中的周首辅用了封驳之权,上书驳斥了立皇三子为帝的提议。此事很快就传遍了朝野,各部衙门对此反应不一,在一定范围引发了喧哗。
当日,兖王就以朱批给了批复,仅两句——
以幼凌长,不符伦常之道;
首辅废长立幼,恐有摄幼主而总万机之嫌。
仅此二句,周府沉寂下来,也让观望事态发展的那些两朝老臣们几多叹息。
昔年他们以伦常压了文帝废长立幼之念时,何曾想到今日会被兖王反以伦常二字回敬。伦常二字重重压下,周首辅还能再如何驳斥,总不能自打嘴巴,昭告天下昔年进言皆是他一国辅臣的莠言乱政。
再有诸多不甘,如今也只能接受现实。
得到批复的周首辅其心绪如何起伏众人不知,只知当夜太医院的半数太医都进了周府,兖王还命人送过去两车上好药材。
京中诸多府邸灯火彻夜通明,直至翌日得知周府并未挂白,朝臣们才长松了一口气。周首辅德高望重,深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