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 13 章(1/5)
姬寅礼带公孙桓从翰林院出来时,早有宫监捧着三份官员履历在那候着。原来是那公孙桓早在摄政王进值房前,就让人寻了个脚程快的宫监,去那架阁库里取那三杰的履历来。
见殿下的目光投来,公孙桓就问:“殿下可要看下?”
刚与探花郎的一番交谈,姬寅礼对其印象极佳,遂招手道:“将那探花郎的履历先拿过来。”
公孙桓就忙从三份履历里找出陈今昭的,呈递过去后,又将手里羊角灯提近了些。
姬寅礼边缓步慢走,边一目十行的阅览。
吴郡乌成县人氏,耕读人家,家世门第不显。幼年失怙,先于乌成县就学,秀才及第后,举家迁去郡城,入东林学院进学。太初五年中乡试第八名,年少成名,一时轰动吴郡。
后因求学举家搬入皇都,拜国子监助教袁守仁座下。
姬寅礼的目光在袁守仁这名字上停过两息,忽微挑凤眸,问:“探花郎与其恩师可有龃龉?”
“殿下睿见,果真是什么都逃不开您的法眼。”公孙桓笑道,接着就解释了师生二人不合的缘由,“说起来,还是源于陈探花的一桩姻缘。他刚来京都拜袁师座下那会,师生二人的关系还算融洽。那陈探花相貌出众,学问不差,品行也纯良,遂也得了袁师三分青眼。但坏就坏在他长相太好,让府中的袁二小姐给瞧中了。”
姬寅礼问:“是他不娶,还是那袁师棒打鸳鸯?”
“是前者。听闻那袁师倒是有意将爱女许配,但陈探花以身上已有婚约来婉拒。但袁二小姐性子执拗,非卿不嫁,袁师爱女心切,无奈下后又与他重提了此事,甚至还做出妥协,愿让那陈探花以平妻之礼迎娶那位未婚妻,怎料却依旧遭对方婉拒。由此,袁师对其生了龃龉,后来就不许那陈探花入府拜访,连逢年过节对方送进府的节礼,都一概被无情退回。
姬寅礼如此便也明白了。
平帝在太初七年生了场大病后,就已呈日薄西山之迹象。
那袁师在国子监任职,自是耳目通明,不可能不知此间消息。若他们二人师生关系融洽,想必如何也会隐晦的稍加提点,让其莫要参加此届科考。
参加太初七年的科考,与王朝末年入朝为官有何区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