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选修课上的《伤寒论》(1/3)
教室内弥漫着陈皮与艾草混杂的气息,叶徽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面前的《伤寒论》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是他重生后第一次主动选择的选修课——中医理论基础。
\"上周我们讲到少阳病证,今天继续讨论柴胡剂的临床应用。\"讲台上的陈教授扶了扶老花镜,声音沙哑却有力。这位六十余岁的老者是南方大学医学院的瑰宝,据说曾给中央首长看过病。
叶徽轻轻摩挲着书页边缘。这本现代印刷的教材与他记忆中的木刻版相去甚远,但内容却一字不差。他随手在空白处用铅笔写下几个小字:\"柴胡三钱,黄芩减半,此案当佐以青蒿。\"
\"哪位同学能说说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的异同?\"陈教授环顾四周,目光扫过一个个低头躲避视线的学生。这门课虽然是选修,但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混学分而来。
教室角落举起一只苍白修长的手。
\"请说。\"陈教授有些意外地看向那个清瘦的男生。
叶徽站起身,衬衫袖口露出一截细瘦的手腕:\"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和解表里;大柴胡汤则少阳阳明合病,兼攻里实。\"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某种奇特的韵律,像是古琴的余韵,\"但现代人脾胃多虚,原方中大黄用量当减,可加白术护胃。\"
教室里响起几声轻笑。前排染着红发的女生转头对同伴耳语:\"装什么专家,看把他能的。\"
陈教授却突然摘下眼镜,眯起眼睛:\"你叫什么名字?\"
\"叶徽,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
\"接着说。\"老教授做了个手势,\"如果你是医生,遇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但大便溏泄的病人,怎么调整处方?\"
叶徽不假思索:\"去黄芩,加桂枝、干姜。若舌苔白腻,再加苍术。\"他停顿片刻,又补充道,\"这是叶家这是我祖父的验方。\"
教室彻底安静下来。陈教授快步走到叶徽桌前,拿起他的教材。书页边缘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有些是用工整的楷书,有些则是流畅的行草,内容远比课堂讲的深入。
\"下午到我办公室来。\"老教授将书还给他,声音里带着压抑的兴奋,\"带上你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