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铜雀台的残简(2/4)
面突然浮现出金色纹路,组成三个篆体小字:\"叶启明\"——这是他祖父的表字。
\"这这不符合常理!\"老主任的放大镜哐当掉在桌上,\"竹简在密闭环境也不可能保存两千年!\"
叶徽的视线落在竹简边缘的暗红色斑点上。这些排列规整的六边形斑点,在叶家秘典中被称为\"血卦\",需要用特定血脉者的血激活。他假装被竹简边缘划伤,将渗血的手指轻轻抹过斑点。
血珠接触竹面的瞬间,那些红点突然活物般蠕动起来。老主任发出一声惊叫,而叶徽死死盯着逐渐成形的图案——那分明是北平城的微缩地图,但护城河的走向与现在截然不同。地图右上角,一柄短刀穿过太极图的标记正渗出细小的血珠。
\"快拍照!\"老主任颤抖着去拿相机。
就在这时,竹简上的血迹突然开始褪色。叶徽眼疾手快地用手机拍下最后清晰的影像,随后地图就像被无形的手擦去般消失无踪,只剩竹简表面一层细密的水珠。
\"我建议暂时封存。\"叶徽的声音比自己预想的更沙哑,\"这可能是某种现代仿品。\"
老主任的眼镜片后闪过狐疑的光,但最终点了点头。当老人转身去拿档案袋时,叶徽迅速用准备好的仿品调换了真品。真竹简贴着他胸口藏好时,那道腕上的疤痕突然不再疼痛了。
三
故宫闭馆的广播响起时,叶徽正站在神武门外的银杏树下。暮色中,他再次查看手机里的照片——放大的地图显示,短刀标记的位置正是现在芳姐那家私立医院的所在地。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地图角落还有一行几乎不可见的小字:
「七子即一子 戊寅年冬至」
冷风吹落几片银杏叶,有一片正落在他肩头。叶徽想起前世最后一个冬至,祖父将他叫到书房,指着《三国志》里铜雀台的插图说:\"曹孟德建台时埋下的秘密,我们叶家守了十七代\"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来电显示\"陈墨\",那位首长孙女的号码他存了却从未拨过。
\"叶老师,\"女孩的声音带着奇怪的急促,\"您今天是不是接触过东汉文物?\"
叶徽的指尖瞬间绷紧:\"你怎么知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