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伊犁·六(3/4)
维诺弟子giio v于双年展,愿东方诗魂在此生根。\"
雨滴在照片上晕开墨迹。嘉怡轻轻抱住我,她湿漉漉的睫毛蹭过我脸颊:\"现在明白为什么我一定要你来威尼斯了?\"
第二天放晴时,嘉怡带我去了学院美术馆。阳光透过古老的彩窗,在卡拉瓦乔的画作上投下血色光斑。《圣马可的奇迹》前挤满游客,我们却同时被角落的小幅素描吸引——圣徒轮廓竟带着维吾尔族人的面部特征。
\"十四世纪威尼斯画派受元朝艺术影响。\"嘉怡小声解释,\"马可波罗带回来的不只是香料。\"
我突然掏出笔记本写起来。她默契地退开,直到我写完《威尼斯的血色》:
\"当东方的圣徒
在卡拉瓦乔的暗影里流血
我认出父亲年轻时
遗落在颜料中的
一个偏旁\"
嘉怡读完,突然拉着我穿过三个展厅,停在一幅现代抽象画前:\"看!像不像你诗里的意象?\"
画作标签写着\"giio v 1991\"——正是父亲那位意大利朋友。深红的笔触如血又如潮,在画布上形成奇妙的维吾尔文字形状。
傍晚的读书会藏在dorduro区某栋老楼地下室。当嘉怡用意大利语介绍\"来自中国边疆的诗人\"时,二十多双眼睛在烛光里望向我。
\"leggi pria cese\"(先用中文读。)有个银发老人说,我认出他是照片里的giio。
我念了父亲《威尼斯组诗》中的一节。giio突然站起来,用颤抖的声音接出后半段——纯正的意大利语,却带着奇妙的汉语四声韵律。
\"三十年了\"老人摘下眼镜擦拭,\"你父亲答应寄给我的诗集始终没收到。\"
地下室突然安静得能听见运河的潮声。我从包里取出那本蓝色笔记本:\"他的诗都在这里。\"
giio翻阅时,烛光在他脸上投下跳动的阴影。翻到某页时他突然停住,指着一行字给我看:\"per giio, ando area ci riunirà\"(致giio,当潮水将我们重聚。)
读书会变成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