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伊犁·八(2/3)
部长哈卡尼,本人竟是波斯语古典文学博士。
\"请用维吾尔语读第二节。\"他突然要求。我喉咙发紧,那段写的是父亲被销毁的诗集。嘉怡悄悄调整了镜头角度,让卫星画面同时传输到三个时区的文学节现场。
读到\"所有被风沙抹去的名字终将在葡萄藤上重生\"时,观众席有位阿富汗老学者开始啜泣。哈卡尼突然用普什图语对助手说了什么,对方匆匆离去,回来时捧着本手抄诗集。
\"1996年,\"哈卡尼翻开泛黄的纸张,\"我们在马扎里沙里夫缴获的抵抗军物资里,有这个。\"那是父亲《胡杨林》组诗的达利语手抄本,被摩挲得近乎透明,页眉有抵抗战士的批注:\"适合在战壕里教文盲弟兄认字\"。
连线结束后,艾蒂安兴奋地联系法国媒体,嘉怡却盯着那本手抄本出神。\"看装帧方式,\"她指着书脊的红色丝线,\"和老师傅给的玻璃诗稿同源。\"我们没注意哈卡尼何时离开,直到他派人送来装在锡盒里的录音带——
当晚艾蒂安擅自发布的法译稿引发风暴。他把\"坎儿井\"译成\"伊斯兰之井\",被极右翼媒体当成\"文明冲突的隐喻\"大肆宣扬。我们酒店楼下很快聚集了抗议者,有人焚烧印着我照片的报纸。
\"收拾东西。\"嘉怡把录音带塞进内衣夹层,\"法国使馆刚通知撤离。\"她刚说完,窗外传来爆炸声,电灯闪烁几下后彻底熄灭。在手机蓝光里,我看见她脖子上青筋凸起——那是她发现重大新闻线索时的表情。
凌晨三点,我们躲在城西的安全屋里。嘉怡反复听那段录音,突然按下暂停:\"背景音里不是炮火!\"她把音量调到最大,那是某种弦乐器的声音,\"是弹拨尔琴在即兴伴奏!\"
次日清晨,艾蒂安带来更糟的消息:极右翼政党要求取消我的文学奖资格。嘉怡却换上当地妇女的布尔卡,执意要去城北的乐器作坊。\"哈卡尼提到的弹拨尔琴师可能还活着,\"她在面纱后眼睛发亮,\"你父亲的诗是被当成民谣传唱的!\"
我们没料到塔利班会突袭作坊。当持枪者踹开门的瞬间,嘉怡正录着一位盲眼琴师演唱的《胡杨林》变调版。她本能地扑向工作台,用身体护住那支存有维吾尔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