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瑞士姑娘·六(3/4)
奶奶得意地眨眼:\"我就知道洋丫头识货。当年那些德国人,跟你一样爱往山里跑。\"
接下来的发现更惊人——手稿作者竟是着名汉学家沃尔特·费舍尔,他在黄山居住期间详细记录了徽州民俗,还手绘了植物图谱。艾玛激动得语无伦次:\"这可以开发成跨文化课程!瑞士学校会疯抢的!\"
我正想附和,手机响了。是黄山旅游局王局长:\"小程啊,听说你在搞特色旅游?下周有个瑞士教育考察团,能接待吗?\"
命运有时就像黄山的云海,看似漫无目的,却总在恰当的时刻聚散。
第一次项目筹备会就炸了锅。
\"让孩子们玩泥巴学德语?\"村委会李主任把茶杯重重一放,\"家长要的是考试成绩!\"
艾玛的\"自然沉浸式教学\"方案遭到强烈反对。她坚持要带学生去茶园实践,用德语记录植物生长,而村民们认为这纯属浪费时间。
\"李叔,\"我试图调解,\"现在国际教育都讲究\"
\"讲究啥?\"李主任打断我,\"你问问在座谁家孩子出国了?\"
会议室火药味越来越浓,直到奶奶拎着茶壶进来。
\"吵啥?\"她给每人倒了杯菊花茶,\"知道臭鳜鱼为啥好吃吗?就是因为又臭又鲜!\"
满屋人愣住了。
\"洋丫头的方法就像瑞士奶酪,\"奶奶继续道,\"闻着怪,吃着香。咱村的旅游要出头,不就得有点不一样?\"
李主任盯着茶杯不说话。艾玛突然用生硬的中文说:\"可以先试点?效果好再推广。\"
最终达成妥协:先组织五名学生参与,但必须保证期末考试成绩不下降。
散会后,艾玛红着眼眶整理资料。奶奶悄悄塞给她一块芝麻糖:\"别往心里去。当年我嫁过来时,他们还说徽菜不放糖是野蛮人呢。\"
篝火在晒谷场上噼啪作响,我们的首个研学团明天就到。艾玛紧张地检查着活动流程,我则反复测试投影设备。
\"爽朗,\"她突然问,\"记得我们第一次在少女峰吵架吗?\"
我笑了:\"你说我再迟到就把我推下雪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