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大军北征(二)(2/3)
及士气管理等关键领域,他们都必须与参谋部、后勤部以及政治部紧密协作、相互配合。
然而,对于这种新体系的变化,更多的旅长们开始逐渐领悟其中的深意。他们心中暗自思忖:“这难道不是对我们权力的一种制衡吗?生怕我们大权在握,心生异志,进而造反吗?”
不过他们对于这种变化倒也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毕竟督军设立的文官体系也是如此。在过去,一个县的县令可谓是大权在握,负责处理本县的各种日常行政事务。这些事务涵盖了户籍管理、土地登记、赋税征收以及徭役安排等诸多基础行政工作。可以说,县令几乎掌握了本县的所有权力,他不仅是行政长官,同时还兼任司法官和财政官的角色。
然而,如今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了。税收工作已经交由税务司负责,税务司在各个州县都设立了专门的官署,负责征收税款,而这与当地的县令毫无关系。此外,审案子的工作由检察院负责,抓罪犯的任务则交给了警察院,而最终的审判则由法院来执行。这些机构都独立运作,不再受县令的直接管辖。
有时候,人们不禁会想,既然县令不再负责审案子和收税,那么还要这个县令有什么用呢?
孙飞不仅失去了对拥有五万多人的虎贲师的完全掌控,就连他手下的旅长、团长们也同样如此。这些旅长和团长们虽然心中可能有所不满,但面对李云湛的命令,他们也只能无奈地选择服从,乖乖地带领着部队出发了。
实际上,即使李云湛没有推行改革,这些旅长和团长们恐怕也不敢公然反抗。原因很简单,在整个军队体系中,孙飞对李云湛的忠心耿耿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孙飞作为他们的上级,自己都对李云湛言听计从,他们又怎敢轻易违背孙飞的意愿呢?孙飞的态度就如同一座不可撼动的大山,稳稳地压在他们头上,让他们根本不敢有丝毫越轨的念头。
他们非常清楚,孙飞与李云湛之间那种紧密的忠诚纽带,是他们绝对无法跨越的一道屏障。无论他们内心有多少怨言和不满,都只能深埋心底,不敢有丝毫表露。
与此同时,在大辽的上京城,一场激烈的讨论正在众官员之间展开。探子传来消息,鞑靼人开春过后开始集中兵马,再次来袭。大辽此时完全失去了对草原的控制,上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