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棉衣(2/3)
然不算高,但对于牧民们来说,这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当然也有以物易物方式换取羊毛,由于大雍的货币体系尚不完整,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银钱的流通并不顺畅,因此以物易物的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毕竟,在偏僻地区,银钱并不如粮食那样让人感到心安。
另一方面,大雍与鞑靼的互市也是羊毛的重要来源。在边境的互市点,大雍的商人和鞑靼的牧民们进行着频繁的交易。
在热闹非凡的互市点,大雍的商人们笑容满面地展示着他们带来的各种精美物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色彩斑斓的丝绸、香气扑鼻的茶叶以及精致无比的瓷器。而另一边,鞑靼牧民们则牵着一群群膘肥体壮的马匹,驮着一捆捆洁白如雪的羊毛和一件件柔软光滑的皮草,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交易的开始。
这种看似简单而又原始的交易方式,却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和实用性。双方都能在这场交易中得到自己急需的物品,满足各自的生活需求。对于鞑靼牧民来说,他们更看重这些实物的实际价值。这些物品可以直接用于日常生活,比如制作温暖的衣物、搭建帐篷等,完全不必担心货币贬值或者流通不畅的问题。
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大雍与鞑靼之间的经济交流,还为大雍的纺织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供应。那些优质的羊毛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纺织厂,工人们熟练地将其加工成一件件厚实的羊毛大衣。这些大衣不仅质地优良,而且款式多样,每一件都凝聚着工人们的心血和技艺。
这些羊毛大衣随后被迅速送往前线,成为了将士们抵御严寒的有力保障。
纺织厂的厂长李全站在车间内,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他知道,这批大衣的生产不仅是为了前线的将士们,也是为了大雍的崛起。他大声喊道:“兄弟们,这批大衣的质量一定要保证!前线的将士们可都指着这些大衣过冬呢!”
在大雍幽州的另一处纺织厂内,工人们也在忙碌地工作着。与襄平的羊毛大衣生产不同,这里主要负责生产棉衣和棉被。今年年初,李云湛下令在幽州种植了不少棉花,如今棉花已经收获,纺织厂也开始全力生产棉衣和棉被。
李云湛站在皇宫的高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