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因地制宜(3/8)
他的担忧,崔恕也点头承认。
“你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过我相信经此一役,敦煌那边的擢升文书很快便会送到山丹,山丹的兵额兴许也能增长许多。”
刘继隆的心情很好,崔恕能感受出来,因此他颔首道:
“若是能增长兵额最好,反正李别驾从张掖运来了五万石粮食,即便交出一万三千余石粮食给尚铎罗带回鄯州……”
不等他说完,刘继隆打断道:“尚婢婢找我借粮,我借了一万石粮和五千只羊。”
“这……”崔恕话到嘴边,不知道该怎么说刘继隆。
瞧着他的模样,刘继隆爽朗笑出声:“别担心,他日后若是不还,那他放在我这里的这一千精骑,我也不还了!”
谈话间,刘继隆向城下走去。
日落黄昏下,二人身影一高一低返回衙门,各自休息去了。
刘继隆回到内堂的时候,刚好见到曹茂在练字。
他走上去瞧了瞧,不免点头道:“写的不错,比我好多了。”
“折冲,我哪能跟您比啊。”被夸赞一句,曹茂的脸有些发热。
“确实比我的好看,不必谦虚。”
刘继隆笑着肯定,毕竟他的字虽然已经练了一年多,但基本上是一板一眼。
相比较下,曹茂的字即便是不懂书法的人,也能看得出有几分天赋在。
“好好练字,日后说不定你能成为我河西的大书法家。”
拍了一下他,刘继隆便回到主位上,将自己的横刀拿起来保养了。
过了约一刻钟,曹茂练好字帖便连忙收拾起了书房的纸笔砚墨,去厨房为刘继隆烧热水去了。
等他端出一盆水为刘继隆泡脚的时候,刘继隆想到了军营内的事情,不免询问道:“这些日子在学堂学的怎么样?”
“学的挺好的,先生们教的也很好,就是这官话说起来比较拗口,得多练。”
河西汉人毕竟几十年不曾说汉话了,类似刘继隆这种人还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在平民中。
正因如此,学习汉话不比掌握一门外语容易。
刘继隆教了曹茂一些学习汉话的方法,寒暄几句后便将脚洗干净去休息去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