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刀耕火种(3/6)
对比,也不可能是白泥的对手,便决定就用阳坡白土砌墙。
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他抡起锤子完成了其余几面墙的测试。
结果不出所料,它们和白土完全不在同一水平上,不具备可比性。
原本预计要花费半个月甚至两三个月的工程,就这么轻易地完成了。
与那箱五颜六色的食用土相比,陈舟觉得这才像是真正的“新年礼物”。
……
1月1日是个美好的开始。
这天上午,陈舟早早地完成材料测试,并开始计算建材所需的石块数量。
结果发现清理砂土时特意留下的石材只够砌起窑洞外墙,内部分隔三个房间的墙体材料仍存在巨大缺口。
陈舟本打算拿出半个月时间搬运积攒石材。
认真比较了一下优先级,他还是觉得种地更重要,便决定把砌墙一事延后,先开垦土地。
在他故乡,所有耕地都已被使用多年,小孩子根本不知道大片开垦田地是什么流程。
硬说和开荒沾边儿,陈舟只扩展过姥姥家的菜园子。
不过那也是曾经种植过农作物的土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荒地。
除生活中的见闻,上学时他还了解过一种很原始的耕作方案——刀耕火种。
这种耕作方式主要应用于大片原始林地。
刀耕火种的第一步是砍倒目标地区内的树木,割掉草本植物,待其丢在地上晾干后直接放火焚烧。
焚烧后的土壤会变得松软,土壤表层的害虫卵也会被烧死。
借助草木灰的肥力,不用翻土就能直接种植。
这种种植方法便捷迅速,但破坏性较强,同时很消耗土地肥力,而且不持久。
即使是上好的土地,顶多种三年,三年后肥力消耗干净,就得使用老办法,转移阵地,再烧一片新田了。
华夏民族自从脱离石器时期,就逐渐淘汰了刀耕火种,慢慢发展出了轮耕、堆肥、除草等增产的方式。
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丘陵多平原少,适合耕种的土地稀缺,必须反复利用。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刀耕火种粮食产量低,有“种一偏坡,收一萝萝”的说法,亩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