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哈里发,新的哈里发!(1/6)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初,公历1992年2月中旬的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加沉浸在一片神圣而庄严的光辉中。
一年一度的朝觐活动正值巅峰,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民如潮水般汇聚于此,围绕着禁寺中央的天房,履行着伊斯兰教五大基本功课之一的朝圣仪式——“朝觐”。
天房外的环形广场“马塔夫”被身披白色朝觐服“伊赫拉姆”的信徒们填满,他们面色虔诚而肃穆,脚步轻缓却坚定,逆时针环绕天房巡游七圈,执行着“环游天房”的神圣仪式。这是朝觐的核心环节,象征着对真主无尽的敬畏与归顺。
朝觐者们从天房东角的黑石起始,这块镶嵌在银框中的神圣石头,据传是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玛仪重建天房时由天使加百列从天堂带来的遗物。
穆民们以黑石为,逆时针环绕天房,每绕行一圈,便低声诵念“塔克比尔”(真主至大)和“塔赫利尔”(唯有真主)。他们的声音交织成一片低沉而和谐的祷告,宛如海浪拍岸,回荡在禁寺的每一寸空间。
靠近黑石的朝觐者伸出手,试图触摸或亲吻这块圣石,若无法触及,便举起右手指向黑石,口中轻呼:“奉真主之名,真主至大。”
这一举动是对真主至高无上的敬意,也是信仰的坚定见证。
广场上,白袍如海,穆民们赤足踩在炽热的大理石地面上,汗水顺着额头滑落,却无人抱怨。
空气中弥漫着汗水、尘土与焚香的混合气味,禁寺四周的高大拱廊下,悬挂着数十盏金色灯笼,散发出温暖的光芒,与天房黑布上的金色《古兰经》经文交相辉映。
人群中有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前行,有年轻人搀扶着父母低声祈祷,还有孩子紧跟在大人身旁,脸上带着懵懂与敬畏。每绕行一圈,他们便停下脚步,面向天房举起双手,祈求真主的宽恕与指引。
七圈完成后,他们来到天房旁的“易卜拉欣足迹”,这是一块据说留有先知易卜拉欣脚印的石头,朝觐者在此进行两拜礼,以纪念先知的奉献。礼拜时,他们低声诵念《古兰经》中的“开端章”,声音虽轻,却充满力量,仿佛与天地的脉动相连。
尽管每年朝觐期间可能发生踩踏事故,穆民们的热情与狂热从未因此减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