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五年计划(4/6)
示一片荒野,实则戒备森严,部署了大量士兵和心灵部队。
北方邦、阿萨姆邦与喀拉拉邦的基地车同样如此,心灵探测装置24小时运行,任何未经许可的靠近者都会被心灵波捕获,变成忠诚的“志愿者”。
一名cia特工试图用无人机拍摄孟买基地,尚未飞入百米,便被工程师的ep脉冲击落,特工本人被控制,茫然返回使馆,提交“查无异常”的报告。
英国i6的一名卧底潜入加尔各答军营,被心灵控制器洗脑,主动向鲍里斯“自首”,供出伦敦的联络人。
库马尔戏谑道:“让他们查吧,查到天荒地老,也只能带回一堆废纸。”
其他国家反应不一。华夏外交部低调表示“尊重印度人民选择”。
日本与韩国态度积极,派商务代表团考察班加罗尔,计划投资芯片与汽车工厂。
联合国安理会定于1993年6月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新印度席位归属。黑莲花已飞往纽约,游说非盟与东盟国家,承诺向非洲提供5亿美元农业贷款,向东南亚开放港口投资,确保至少35票支持。
国际博弈紧迫,库马尔的心思却更多放在国内重建。他殚精竭虑,亲自起草新印度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93-1998),目标是“集体化农业、全产业链工业、社会平等”,总投资3500亿卢比,资金来源包括税收、500亿卢比国债与150亿美元外资。
农业集体化是核心。库马尔摒弃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民的传统思路,推行苏联式集体农场,计划投入1500亿卢比,将2000万公顷土地整合为1500个集体农场,每场规模1万多公顷,配备滴灌系统、拖拉机与化肥。
五年内,粮食产量目标提升40,年产值增加80亿卢比。每个农场设党支部,由印度共产党管理,农民从低种姓民众中招募,包食宿。
库马尔指示伊万诺夫,在北方邦与比哈尔邦试点500个集体农场,覆盖200万农民,优先种植小麦、稻米与甘蔗,剩余土地轮作豆类,改善土壤。
农场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部分出口中东与非洲,创汇30亿美元。
工业全产业链是计划支柱。库马尔计划在全国10个重点城市(孟买、班加罗尔、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