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下的困重步(9/17)
恰好对着他手腕的地机穴,节痕凹陷的弧度与穴位的生理弯曲严丝合缝:“此草生在水石相搏处,根须吸饱了山涧的清冽,节痕刻着天地的针灸刻度。”
菖蒲的根茎有成年人食指般粗细,表面的环状节痕共有七道,每两道间距恰好是老农人中指同身寸的长度,分明是天地按照人体脾经的“地机—阴陵泉—血海”等穴位间距生长的。他摩挲着节痕,指腹触到细密的绒毛,像摸到了自己秧田埂上新生的青苔,却带着穿透寒湿的辛香——那是水石之气凝成的天然辟秽符,根茎断面的放射状纹理,竟与脾经在腹腔的络脉分布如出一辙。
“种在秧田进水口的石缝里,”叶承天的指尖顺着根茎节痕划出脾经走向,“端午前抽的剑形叶,能像您插的篱笆桩,挡住冷水里的阴湿之气。”菖蒲的叶片在篮中轻轻摇晃,叶脉的走向与老农人腰间的犁耙勒痕平行,叶尖的露珠滚落,在竹篮底部积成小小的水洼,倒映出根茎节痕与他腕部穴位的重叠影像。
老农人忽然想起惊蛰夜在水田里滑倒,膝盖浸入的冷水顺着脾经上窜的瞬间,此刻菖蒲根的节痕正对着那段瘀滞的经络。他将根茎贴在腕部,凉润的触感混着辛香,像有双无形的手在按揉地机穴,节痕的凹陷处恰好卡住他常年握犁磨出的老茧——原来草木的生长形态,早就是天地为农耕人备好的经络图,每道节痕都是自然刻下的针灸标记。
药园的晨雾漫过竹篱,菖蒲的香气与远处艾草的苦辛在雨气中交融,形成道看不见的屏障。叶承天望着老农人渐行渐远的背影,竹篮里的菖蒲根茎随着步伐轻颤,节痕在篮沿投下的影子,竟与医馆墙上的脾经铜人图重合。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雾霭,照在菖蒲根的节痕上,每道凹陷都闪着微光,恰似天地在草木身上点燃的祛湿明灯。
老农人走到梯田边缘时,蹲下身将菖蒲种在最易积水的田埂石缝里。根茎的七道节痕朝上,正好对着他每日弯腰插秧的方向,新抽的叶片如剑指天,将晨露洒在泛着红胶泥的水田里。他忽然明白,叶大夫送的不是普通草药,而是段会生长的经络图——菖蒲的每个节痕对应着脾经的穴位,叶片的香气是天然的祛湿药引,根须在水石间的生长,便是草木替农人书写的护田良方。
暮色漫过云台山时,老农人站在田埂上,看见菖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