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现代性焦虑》(3/3)
代技术的发展使人陷入 “被抛” 的生存状态,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诗歌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将这种焦虑具象化。“出门睇天气,返归睇门闭”,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却暗含着对现代社会安全性的质疑。传统社会中基于熟人关系的信任体系,在现代社会的陌生人化进程中逐渐瓦解,人们不得不时刻警惕外部世界的威胁。
“问你爱喺恨?问你怕过未?” 这一诘问不仅指向读者,更是诗人对时代的叩问。社会进步带来的便利与冲击并存,人们在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也承受着传统价值崩塌的阵痛。这种矛盾的情感体验,构成了现代人特有的精神困境,而诗歌则成为了宣泄与反思这种困境的出口。
四、诗学的未完成性:对社会进步的开放性思考
《社会进步咗》以 “我哋嘟跟唔上世界……” 作结,这种未完成的句式为诗歌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它既不是对社会进步的简单否定,也不是盲目乐观的赞歌,而是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邀请读者共同参与对现代性的反思。
这种未完成性体现了诗歌的批判性力量。它打破了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拒绝为社会进步贴上单一的标签。正如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中强调的,艺术的价值在于其对现实的否定性,这首诗通过对社会进步的复杂呈现,揭示了现代性进程中被遮蔽的矛盾与问题。
同时,未完成的结尾也暗示着社会进步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对社会进步的思考永远在路上。诗歌以其独特的诗学方式,提醒人们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不要忽视传统的价值,不要失去对人性的关怀。
树科的《社会进步咗》以方言为舟,以意象为桨,在现代性的浪潮中划出一道独特的航迹。它既是对地域文化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时代命题的勇敢应答。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更在于它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在方言的褶皱里,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诗歌依然能够找到回应现实、触及灵魂的力量。当我们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迷失方向时,这样的诗歌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来路与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