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手术灯的缺口聚焦》(2/3)
谱。”
顾承川的喉结滚动。他想起父亲的急救手册里夹着的老槐树年轮拓片,每个缺口都标着 “冠状动脉狭窄预警”,而患者此刻的血管斑块,正以相同的频率在树影下震颤。当他的左手隔着无菌手套贴近心脏,薄茧传来的温度差竟与 1998 年煤炉边的触感完全一致:心肌表面的微凉,混着树影带来的、属于自然的暖意。
“试着手缝吻合口。” 陈立仁突然推开手术室门,消毒水气味卷着槐花香涌来,“机械臂读不懂树影,但你的薄茧记得 ——” 他将生锈的持针器塞进顾承川掌心,钳口凹痕与薄茧中心严丝合缝,“1998 年顾修平就是用这个角度,在煤炉光里缝补了王秀英的冠状动脉。”
主刀医生皱眉欲言,却在看见顾承川的持针角度后怔住 —— 那不是教科书上的标准姿势,腕部微屈的弧度带着明显的 “竹筷持针” 印记,针尖与树影的皴裂走向完全同步,像老槐树的新枝在心脏表面自然生长。当第一针穿过血管外膜,树影的光斑突然稳定下来,狭窄段的震颤频率竟下降了 30。
“感觉得到吗?” 陈立仁的声音轻得像煤炉的火星,“树影的每个缺口,都是血管在向你诉说它的故事 —— 就像你父亲当年,在老槐树下学会了倾听伤口的声音。”
顾承川闭眼。持针器的金属柄贴着薄茧,传来与竹筷相同的粗粝感,树影的凉意渗进掌心,与记忆中父亲手掌的温度重叠。当他再次睁眼,发现缝合线轨迹竟沿着树影的年轮生长,每 05 的针距对应着老槐树 1998 年新增的年轮,而吻合口的位置,正是树干上 “修平” 二字的起笔处。
手术灯在此时恢复正常,老槐树的影子渐渐淡去,但顾承川知道,那些藏在树影里的血管密码,早已通过薄茧刻进了他的肌肉记忆。术后复查的血管造影显示,吻合口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完美得不可思议,而只有他明白,这不是技术的胜利,是老槐树的影子、父亲的持针角度、患者的生命故事,在时光里完成的共振。
“陈教授,” 他摸着生锈持针器的凹痕,“树影为什么会在今天出现?”
“因为你的薄茧准备好了。” 陈立仁望向手术室窗外的老槐树,树影正爬上外科楼的墙面,“1998 年顾修平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