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程仪与程女(四千字章)(4/6)
比自己强的人,往往需要极大的胸襟。
胡宗宪自不必说,是赵文华一手从江南带到京城,引荐给严嵩的。
眼前这位唐顺之唐郎中,亦是靠赵文华举荐才得以执掌职方司。
唐顺之与赵文华同为嘉靖八年进士。唐顺之是二甲第一传胪,赵文华则是二甲第八十七名。
二人名次相差悬殊,官运却正好反过来。
赵文华善于巴结逢迎,后又认了严嵩做义父,一路平步青云,成为部院大臣。
唐顺之则在官场蹉跎十年。一直在几个部之间徘徊做主事。后来更是隐居深山十六年。
唐顺之升不上去,完全是因为他没将精力放在官场应酬、阿谀奉承、钻营升迁上。
他把闲暇时光全用在了习武和钻研算学、兵法、军阵、火器甚至占星上。
唐顺之算得上个小号的王阳明。这个以后会细嗦。
去年赵文华赴东南“巡查防务”。他本人不懂军事,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同年唐顺之。
他知道唐顺之有经世济时之才,熟悉江南海防,通晓军事,还胸怀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向。
故他临行前,去往唐顺之隐居的宜州山中拜访。询问东南抗倭之策。
唐顺之一番解答,赵文华惊为天人。他给朝廷上奏疏、给首辅严嵩写举荐信,力荐唐顺之为兵部职方司郎中。
兵部职方司,专司制定明军用兵方略。唐顺之得以施展所长。
应该说,唐顺之是个如假包换的严党。
可惜后世某些史家秉承着非黑即白的原则——奸党里就不能有好人。说什么唐顺之只是为了抗倭大业与严党虚与委蛇,并非真心依附严嵩之类
言归正传。
赵文华领着唐顺之来访,这是今夜来林家的第四拨人。
赵文华道:“小十三,这位是兵部职方司的唐顺之唐郎官。他此番受命前往东南督战,与你同行。”
林十三连忙道:“啊,能够与唐郎中同行,小人荣幸之至。”
赵文华问:“难道你不问问,我为何让他与你同行嘛?”
林十三答:“回赵部堂的话。您若想让我知道,一定会告知。你若不想让我知道,我又何苦多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