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指标交换(3/3)
,你说的‘抗虫基因’,”她举起片染好的布料,“我在每尺布的经纬里藏了根空心纱,”她轻笑,“周所长要是用放大镜看,会以为是‘集体织机的天然瑕疵’。”
五更天,沈默轩蹲在派出所的户籍室窗外,看着周所长将沈家的申请表塞进“特殊贡献”档案夹,柜门上的铁锈恰好遮住了麦穗状的撬痕——那是他昨夜用空间松木工具留下的。他知道,这场指标交换的背后,是沈家将空间产物转化为体制内认可的又一次博弈。
“小轩,”沈秀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王科长的婆娘,今晚用灵泉水洗了头,”她举起片染成蓝色的棉叶,“明天就会传遍全镇,说‘沈家的布,是山神爷托梦给王科长选的’。”
沈默轩笑了,摸着胸前的玉佩,麦穗纹在暗处发烫,想起《农正秘典》的“户篇”:“户之秘,藏于章。公章为钥,表格为门,章落表成,秘入门深。”当周所长的钢笔在申请表上落下,当王科长的公章盖在特供单上,沈家的秘密,便在这一纸表格的背后,在体制的框架内,悄然打开了通往县城的大门。
晨雾漫过公社的石板路,沈默轩的布鞋踩过昨夜掉落的腌菜坛碎屑,坛口的麦穗纹在晨露中若隐若现。他知道,从今天起,“沈默诚”和“沈明珠”的名字,将带着沈家精心编织的“特殊贡献”,走进县城的户籍档案,走进每个审查者的眼皮底下——而秘密,终将在这层层叠叠的公章与证明中,永远安全无虞。
赵铁柱的梆子声在村口响起,这次喊的是“清查户口”,却在经过沈家门前时,特意放缓了节奏。沈默轩隔着窗棂看见,知道这是对方在传递“已办妥”的信号。他忽然明白,在这个时代,最有效的通行证,从来不是清白的出身,而是让每个体制内的关键人物,都在不经意间,成为秘密最可靠的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