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四角马鞍(3/4)
型的木质基础设计的马鞍性能比较可靠。这个骨架的前后各有一个拱形结构,使用的是木条,连接的部位对应的是马脊柱的前后两侧。骑乘的时候前面的拱形可以用来抓握,后面的拱形可以使人后靠。
在这个基础上改良一下,加个坐垫如何?小卢西乌斯试了一试,发现这种马鞍虽然性能可靠却毫无安全性可言,人随时都可能被甩飞,用萨尔玛提亚马鞍骑马堪比玩命!
而且,这种马鞍是用木头制作的,弹性太小,就算加了个坐垫意义也不大,时间久了,人和马都得废。他的老腰现在还隐隐作痛呢。
加个坐垫其实就等于软马鞍。中国的战国时代就出现了软马鞍,是使用皮革缝制的。马鞍里面是空心的,用以填充兽毛。软马鞍的发明使骑马变得非常舒适。但是,当马急刹急停的时候人容易被甩飞,显然这也不行。
东汉末年中国人发明了低桥马鞍,前后都有凸起,叫做鞍桥。两个鞍桥能把人很好的卡在中间,还不影响马上作战。想来这个是可以的,即便是没有马镫,有了低桥马鞍也可以马上作战。《三国志》中有记载,关羽关云长策马刺颜良于万军之中,斩其首而还。显然没有马镫也能解放双手。
但是,小卢西乌斯又想到一个问题,都说双马镫是在东晋十六国的时候被广泛使用的,因为有考古证据,有金属双马镫被发掘出来。可没有双马镫的文物出土不等于一定没有双马镫。也许此前是用皮革,麻布或者用麻绳做马镫替代物也说不定。只是由于这些东西不利于保存所以没有被发掘也是有可能的啊。
可是,小卢西乌斯又想了一下,觉得应该还是没有双马镫的。刘备投靠荆州刘表的时候在一次宴会上痛哭,竟然是因为自己大腿内侧全是肥肉,以前是没有肥肉的全是肌肉。因为要骑马打仗,双腿加紧马匹,经常锻练所以没有肉膘。现在整天吃吃喝喝,无所事事,肥肉就长出来。如此看来,东汉末年确实是没有马镫的,不然他用大腿夹马干什么?
想来想去,小卢西乌斯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于是,干脆干了再说。思索不是全没用处,最重要的一点他想到了,那就是“卡”。不用马镫的话,就要用马鞍把人卡住,这很重要!
小卢西乌斯向阿贝金纳要来了两个马鞍匠,然后又要来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