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故太子乃皇帝逆鳞,触及不得(2/5)
已愈发敏锐。本以为按照历史记载,黄子澄在谋略上不过是庸碌之辈,未曾想他竟也有这般心计。
参劾王弼的理由显而易见,但眼下局势突变,众人皆惊,无人敢贸然行动。若稍有迟疑,册立太子的圣旨便会下达。届时再想借参劾王弼来影响大局,就为时已晚。
黄子澄能在瞬息之间洞悉此节,果断出手,以达成转移焦点的目的,可见其并非全然无智。
不过朱允熥随即释然。世间众生众多,能留名青史者寥寥无几,即便史书所记之人,也未必真的愚蠢。黄子澄出身寒微,全凭自身才能步步高升,会试状元、殿试探花的才俊,怎可能是庸才?
靖难之时虽有过失,但这或许与立场局限有关。他能得到太祖信任,成为皇孙之师,足以证明他并非毫无长处。朝堂之上,哪位大臣是真正愚钝之辈?
朱允熥仍维持悲戚之态,不便表露情绪,亦不能贸然开口,只能静观其变。
---
大殿寂静无声,无人响应黄子澄的提议。
朝堂之上群狼环伺,众人皆能察觉黄子澄之举名为扞卫吴王,实则削其权势。不少人随即推测,这样一来,太子之位的选定或许会被延后。对文官集团而言,这无疑是喜闻乐见的结果。
然而,皇帝近日刚因怒而震怒、痛哭,情绪尚未平复。谁也无法预料此刻劝谏会有何后果,皇帝又会如何反应。于是大臣们纷纷选择明哲保身,无人敢挺身而出。
像黄子澄这样无所畏惧者,终究寥寥无几。王弼以及昨日带人前往梁国公府的武将贵族们赶忙伏地请罪。
“陛下,得知梁国公府遇袭后,我们忧心如焚,念及梁国公一向忠诚,不愿国家失此栋梁,才擅自决定前往救援。”
“后来发现此举不当,遂即撤回,并未引发事端,还请陛下明鉴。”
蓝玉也叩首请求宽恕:“定远侯等人行为虽严重失当,但动机出于忠义。且他们迷途知返,未酿成大祸,恳请陛下酌情处理。”
黄子澄冷笑:“何谓忠义?他们眼中只有将军之名,哪顾得上吴王殿下,还谈什么忠义!”
太祖目光冰冷,沉声质问:“昨日率家丁围攻熥儿的都是哪些人,全数站出来。”
王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