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刘备军难道是长翅膀飞过来的?(求订(1/7)
“……呼,终于到了。”
徐盛长舒一口气,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渡海不比渡水,海上更加颠簸。
一群大老爷们儿挤在一条船上,一待就是十来天,环境更是脏乱差。
徐盛宁肯在马上杀敌,也不愿再出一次海了。
倒是太史慈年轻时曾任州郡的奏曹史,出海走水路是家常便饭。
“今袁谭主力俱屯于琅琊诸县,与主公大军对峙。”
“其在乐安的兵力反倒空虚,疏于防备。”
“我等可先于寿光县登陆,一路南袭,攻取乐安,以断袁谭归路。”
“待其粮道被我阻道,则前线纵有百万袁军,亦将不战自溃,不足为虑也!”
太史慈所率领的,乃是徐州最精锐的丹阳部曲。
李翊将这支部曲交给他,意思就很明显了,此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太史慈这一路上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每时每刻皆不敢松散懈怠。
众部将下船,着陆。
徐盛在陆上深吸一口气,慨叹道:
“还是陆上好,平日也没少走水路,今日海上绕袭,方知出海不易。”
太史慈牵唇一笑:
“军师擅用奇计,今日这条海上绕袭,瞒天过海之计,不可不谓天马行空。”
“日后我等怕是少不了要走海路,文向最好趁早习惯。”
徐盛闻言,反倒笑了:
“适才戏言耳。”
“徐某平生快意无经纬,何惧东海几风浪?”
“倒是军师他,倒也真敢用计,海上风险甚大。”
“若是我等耽误时日,怕不是要延误军机,误了主公大事。”
太史慈提起李翊时,眼眸中尽是崇拜。
“军师之筹划韬略,非我等所能料也。”
“主公也常言军师长于谋略,才识超群,古今罕有。”
“我等能与此般奇人共事,当真是邀天之幸。”
太史慈感慨唏嘘,沉浸其中。
徐盛自嘲似的笑道:
“子义之言,亦吾心中所想。”
“既如此,我等当更应以公事为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