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院线(1/5)
让他们意外的是,吴耀祖放弃了利润丰厚的房地产生意,转而收购电影院。
这实在令人松一口气。
李黄瓜听闻后对老部下周千和说道:“年轻人总爱追逐娱乐。电影行业热闹有趣,又有明星加持,特别是那些漂亮的女明星,年轻人涉足此领域也很正常。”
周千和是长实的资深元老,与盛颂声并称左右手。
李黄瓜的发家史始于港岛房地产。
上世纪60年代中,房地产市场低迷时,已积累财富的李黄瓜果断抄底,等待市场回暖后一举成名。
多年以来,盛颂声专注地产事务,周千和则负责股票交易,功不可没。
甚至周千和的儿子后来也成为长实的核心管理者。
听到老板如此评价,周千和点头回应:“吴耀祖财力惊人,背景不明。连李兆吉都栽在他手里,若他也投身地产,必定棘手。如今他进军电影业,对我们而言反而是好事。”
不仅是李黄瓜和李兆吉这样想,其他大亨亦持相同态度。
港岛大亨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且目光短浅,只顾本地利益。
现有对手虽是多年合作的老伙伴,却也是强劲的竞争对手。
然而若有外人觊觎这块“蛋糕”,情况或许不容乐观。
这些所谓的“朋友”,十有八九会联合起来,先狠狠打击一下这位外来者。
自80年代起,港岛便再未孕育出令人瞩目的财富神话。
勉强算得上的是刘栾雄,他硬是闯入了顶级富豪行列。
吴耀祖虽掌控巨额资金,却既未选择抄底房地产,也不涉足股市操控。
他将目光投向了电影行业。
黄瓜和伙伴们听闻后,先是松了口气,随即摇头感叹:“这小子可真是倒霉透顶。”
拍电影能赚几个钱?
在吴耀祖看来,拍电影实难获利。
他脑海中留存着众多大佬的记忆。
仅金融领域的,就有二十多位。
有人擅长对冲,有人精通价值投资,有人是短线高手,还有债券专家……
几乎涵盖了金融领域的所有类别。
这正是他在港岛及日本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