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纠正弊端(1/6)
并无称霸天下的野心,一心只想守护财富,一旦触及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便会本能地抗拒,并不愿轻易行动。
这些话,胡惟庸、杨宪等大臣私下都有议论。在明朝初立时,还有大臣试图劝谏,结果无一例外惨遭杀害。
时间久了。
也就无人再敢进言。
如今的大明臣子和士人们,大多选择顺应陛下心意,期待日后殿下朱标登基,再纠正一些弊端。
但他们未曾料到,这样的话题竟由一名乡试中举的士子公开提及,还当着众多大臣的面。
朱标眼中寒光闪过。
对于此人如此评价大明国策,诽谤自己的父亲,作为儿子,怎会不愤怒?
然而有些话虽刺耳,却不得不承认,确实是大明存在的问题。
父亲自统一全国后,便难以听取他人意见,变得刚愎自用。
尤其在经历了胡惟庸的背叛和母后的离世,皇帝对于其他大臣的信任愈发减少。
这一点,他亦有所察觉。
他曾多次与朱元璋争论,但朱元璋性格固执,极少真正改变主意,更何况让开国之君认错本就艰难,根本难以实现。
现今大明的政务几乎全由朱元璋个人意志决定,而他则自行其是地进行调整,父子俩就这样维持着政治上的平衡。
然而,他感受到的压力却日益加重。
皇帝变得愈发强势。
朱标微微闭眼,眼中透出一丝寒光,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想要将这份所谓的“反文”呈给皇帝。
借此激怒皇帝。
同时希望皇帝能够认识到问题所在,进而对大明朝政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改变,至少大明的政策应该有所调整。
至于这个人的生死,朱标并不在意。
自从这个人写下这份“反文”,他就注定要死,如今不过是最大程度地利用他的价值。
如果能促使皇帝明白当前存在的问题,这个人就算完成了使命,只需株连三族即可。
朱标心中默默筹划着。
殿内一片寂静。
已经没有人敢贸然开口,许多官员甚至屏住呼吸,生怕发出声响引来朱标的愤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