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尽力而为(2/6)
“再沿用过去的治国之策,只会适得其反,越来越难以维持下去,这也正是我想知道的第二件事。”
“大明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臣子。”
“继续沿用现有的圣贤道德标准,还是构建一个务实的新官僚体系。”
夏白坦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朱元璋神色变幻莫测,目光在夏白和李善长等人之间游移,暗自权衡着。
他并不满意这两种方案。
他更渴望得到既能遵循圣贤道德又能脚踏实地的官员,然而从最近几次科举选拔以及朝廷官员推荐的情况来看。
与夏白所说的大致相符。
难堪重任。
夏白的这番话,令许多人陷入深思。
------------
做官的意义何在?
北宋的张载曾经提到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
夏白怀揣善意,却过于理想化且自我中心,这世间原本就少有圣人,也难造就众多圣人。若人人皆为圣人,圣贤书又有何用?世间繁杂之事从何而来?夏白太过年轻,未曾经历社会的阴暗与残酷,更未真正体验绝望,即便如此,他仍能坚守初心,实属难得。然而,他此刻尚不具备这样的资格。
李善长、毛骧等人冷眼相对,对夏白的话语毫无触动,他们早已不再热血冲动,如今只关注利益得失。郭翀、吴公达虽有所思索,但见旁边大臣冷淡,亦随之收敛情绪,恢复冷静。
唯有几位新科进士稍显心动,然而很快便黯然神伤。时局如此,非他们所能左右。尽管如此,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敬佩夏白的胆识与勇气,敢于直言于朝堂之上。
勇气可嘉,但仅此而已。步入仕途者,需懂得圆滑处世,若锋芒毕露、追求过高道德标准,则难免处处碰壁。树大招风,这是最浅显的道理,夏白饱读诗书,却忘于此。
他善于谋划国家大事,却拙于保护自身,此乃愚人之举。夏白泰然自若,他明白单凭言语无法改变现状,上下一心方能制胜,而当下上下离心,自然难以获得佳绩。不过,他并无懊悔之意,此举不过先表立场,为将来付诸行动铺路,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