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经济稳定(3/6)
”
“这种矛盾现象古今少见。”
“究其根本原因。”
“在于陛下不懂经济规律,也不懂经济背景下的政治规则。”
“陛下看待商业的态度,总是简单且粗俗,只认为能从中收取一些商税,可经济贸易真的如此简单吗?真的只能从中获得商税吗?”
“答案显而易见。”
“并非如此。”
“若是我举别的例子,陛下想必不会认同。”
“那我就继续以盐业为例。”
“在我的账簿里,其实记录了许多数据,某种程度上,这些数据可归入地方资料之中,这是一种不同于陛下掌握的民间资料。通过对比某一地区一年或连续几年的食盐销售状况,能够对该地区的实际发展水平作出一定判断。”
“盐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
“若逢丰收之年,百姓生活宽裕,自会改善生活条件,而对食盐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如遇灾荒,需求量则会显着下降。”
“通过对历年食盐数据的分析,可大致掌握地方的生产状况。”
“再者。”
“从食盐销量入手,与地方官员上报的数据相对比。毕竟人人都需要食盐,如果某个地区的销量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在相同生产条件下销量更高,那就可以推测该地区可能存在隐藏的人口。”
“反之,若某地人口众多却食盐销量明显异常,就说明该地可能私盐泛滥。”
“仅做表面数据对比还远远不够,还可借此监督地方官员,防止他们欺瞒朝廷。”
“朝廷获取地方信息的途径十分有限,几乎只能依赖地方提交的报表。”
“然而,像京都盐业这种扎根于地方的企业,却相当于朝廷多了一双眼睛,也开辟了一条新的情报来源,有助于朝廷全面了解地方实情。有了横向对比后,也可大大减少被地方蒙蔽的可能性。”
听完夏白的话,朱元璋目光微凝,眼底闪过一丝惊讶和疑惑。夏白所言完全超出他的预料,这也是他未曾想过的视角。一直以来,他对民间事务始终抱有好奇,但由于国库紧张,无法扩充官僚体系,此事便始终搁置。
如今,夏白给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