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洪武十八年(5/7)
夏白的“策问”早已完成,也提前整理好了考桌上的宣纸,听到清脆的钟声后,他径直站起,将答卷交给门口的收卷官,随人流走出文墀宫。
文墀宫外……
夏白停下脚步,回首望了一眼。他唇角微扬,露出一抹笃定的笑意,语气铿锵:“十年磨剑,只为今日出鞘;纵不能乘风破浪,亦不失英雄本色。”
“这一回。”
“定要在污浊尘世闯出一番天地。”
夏白转过身,扫视四周,随后迈步走向贡院内属于自己的那间号舍。
会试的考场设在文墀宫,与乡试相同,每三天考一场,总共三场。因此在这短短九日之内,他们只能栖息于官府分配的号舍之中。衣食住行皆在此间解决,且一切物资还需自行筹备。官府并未提供任何补给。
如今三年一度的会试虽已结束,后续的阅卷工作自然也不会由他们决定,此时他们该退出这场角逐了。
放榜通常在科举结束后第十日进行。在这期间,他们需要自行寻找住宿之处,但作为举人,他们无需为此多费周折。早在他们赴京之前,已有许多人提前在京城安家,或是由各地商人集资购置房产,作为同乡的聚会之所,这种场所被称为“会馆”。
京师汇聚四方人士,各乡都有各自的会馆。
应天府所建的多数会馆,主要是为同乡官员、士绅以及参加会试的举人们提供聚会交流的场所,基于地域关系搭建,不仅便于人员管理,也帮助早期入仕者积累声誉与人脉。
因此,这类会馆一直备受推崇。
夏白随身携带的行李十分简单,仅有一些剩余的干粮和几件换洗衣物,稍作整理后便背起包裹离开了号舍。
门外此刻热闹非凡。
随着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压在所有人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下,往日沉默寡言的人们也逐渐活跃起来。
然而,与其他考生的喧嚣相比,夏白等人的气氛依旧略显低沉。这是因为活跃的考生多来自南方,他们数量庞大,自古以来便瞧不起北方考生,言语间不乏对北方人的轻蔑与嘲讽。
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久以来的现象。
自大明设立科举以来,南方考生在录取名单中的比例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