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嗤之以鼻(3/6)
国的愚人?”
“标儿,你来说说。”
“咱真的治不好国吗?”
朱元璋双眼圆睁,气势逼人,虎视眈眈地看着朱标,令人生畏。
朱标闷哼一声,脸色苍白。
他拱手道:“父王明鉴,儿臣不敢妄议父王。在儿臣看来,父王之英明睿智,远胜汉文唐宗。”
“父王自起兵以来,便始终关怀黎民疾苦,每占一地,即刻命人复耕,奖赏开垦,救济民生。”
“为平衡区域差异,消除南北鸿沟,大力推行移民屯垦与军屯制度,还多次发动农民修建水利设施,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建国之初,便效仿历代先例,迁富济贫,抑制豪强,多次下令释放奴隶,减税免税,严惩。”
“如此丰功伟绩,天知地晓,绝非那些文人墨客所能诋毁诬蔑。”
“天理自在人心,若是我父皇真的如此人所言那般无能,又怎能在十五年间稳固江山,令天下愈发安康太平?”
“建国之初,固然有人对大明心存疑虑,不愿入仕,然而在父皇治下十八年,此次参加科考的举子竟达两万之众。”
“这般文治盛景,历史上又有几回?!”
“自大明立国以来,即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这可是中华遗失了四百余年的旧土。”
“三征北元,彻底击溃了蒙古人南侵的势头,又陆续平定了西部,攻取云南,降服大理,开拓疆域,彰显国威,现今万国来朝,天下归心。”
“这样的军功岂容他人置喙?”
“此人对父皇的功绩一知半解,却在此肆意诋毁,如此狂妄无礼之徒,实在令人震怒。”
“身为儿子,我定要除之!”
朱标眼中闪过锐利的寒光,态度坚定无比。
朱元璋并未言语,只是冷冷注视着朱标,似乎想要从这张满是惶恐不安的脸上探寻些什么。
过了很久。
朱元璋再次坐下,重新拿起那份试卷细细端详,朱标低垂着头,默然不语。
“唉。”
朱元璋一声叹息,语气充满失落与沉重,“标儿,你是我的儿子,你从小到大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你的心思我清楚得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