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狂飙前夕(2/3)
父亲未竟的研究产生了奇妙的共振。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让他对发动机的改进有了新的思路。
三天后的深夜,实验室的灯光依然通明。陈风将父亲图纸上的平衡轴设计融入现有方案,搭配寒潭水淬火的钨铬钒合金部件,再次启动测试。这一次,发动机的轰鸣更加平稳,排气口的蓝烟彻底消失,热效率提升至 402。
\"可以送检了。\" 陈风摘下满是油渍的手套,看着张工连夜准备检测报告,突然想起空间系统的新提示 ——\"检测通过可解锁整车设计模块\"。他知道,这台发动机将成为打开汽车制造大门的钥匙。
然而,就在送检前夕,国家质检总局突然发来通知,要求对发动机的排放系统进行额外检测。陈风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竞争对手的阴谋。他连夜拜访业内专家,果然发现某德系车企正在推动新的排放标准,试图将中国本土企业排除在市场之外。
\"他们想通过技术壁垒遏制我们。\" 陈风在凌晨的会议室里踱步,投影上闪烁着各国排放标准对比,\"但我们的发动机天生具备低排放优势,寒潭水淬火的缸体本身就有更强的燃油雾化效果。\"
他迅速组织团队,在排放测试中加入实时监控直播,让全球观众见证发动机的环保性能。当检测数据显示污染物排放低于欧盟标准 30 时,直播间的弹幕瞬间被 \"中国芯崛起\" 刷屏,某国产汽车厂商的采购总监当场发来合作邀约。
与此同时,食品公司的危机也如期而至。日本企业的专利诉讼文件寄到公司时,柳如烟正带着法务团队梳理技术文档。她指着检测报告上的微生物数据:\"他们指控我们使用违禁菌种,但不知道我们的发酵工艺源自后山的天然菌群,这些菌种在空间系统的培育下早已形成独特生态。\"
陈风远程参与视频会议,突然想起空间系统的 \"生物数据库\" 功能。他启动吊坠,光雾中浮现出后山菌群的基因图谱,与日本企业指控的菌种在分子结构上存在关键差异。这份天然的技术壁垒,成为胜诉的关键证据。
当汽车发动机通过国家检测,拿到生产许可证的那天,陈风带着老周来到父亲的墓前。他将发动机模型轻轻放在墓碑前,低声说:\"爸,您看,当年的梦想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