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井踪(上)(2/3)
背面用蝇头小楷绘着地脉图。林小满将宣纸铺在八仙桌上,ar补全技术让褪色的朱砂线重新鲜亮,呈现出一座倒置的地下塔楼结构。
\"这是当年防空洞改造的窖藏室。\"老杨头的旱烟杆点着图纸某处,\"58年大炼钢时填了七口井做熔炉基座。\"
探测机器人传回的热成像图中,地底120米处有片不规则高热区。周奕然调整着激光钻头的角度,井水突然顺着钻杆倒涌上来,在月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陈教授用移液管汲取水样时,发现液体在试管中自动分层——不同密度的菌群正在构建微观建筑。
\"不是窖藏室,\"晚舟擦拭着沾满泥浆的《茶社日志》,\"这里写着"丙申年置镇物于九泉之下,以安地脉"。\"
智能茶柜的警报声突然响彻街道,全息地图显示地热异常区正沿着梧桐街中轴线缓慢移动。林小满的黑客程序破译出青苔蚀刻的密码:一组以二十四节气为变量的动态坐标。
第十三章井踪(下)
第四幕:蚁穴堵漏
社区厨房的铸铁灶台烧得通红,苏阿婆的蚕丝过滤网在蒸汽中剧烈抖动。晚舟盯着压力锅上的老式机械表,指针每跳一格,井底传回的震动就加重一分。
\"三百米了!\"周奕然的ar眼镜映出钻探画面,激光钻头突然卡在某种金属物表面。监控屏闪过雪花噪点,最后传回的画面里,银白色菌丝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包裹钻杆。
吴奶奶掀开灶台上的蒸笼,混着艾草的药渣冒着热气:\"照老法子,用炒热的药材堵地缝!\"老人们推着改装过的爆米花机,将决明子、朱砂和桃胶混合炒制,焦香味混着井底溢出的硫磺味在街道上弥漫。
智能茶柜突然集体转向,柜门自动弹开露出内部结构。林小满发现制冷管正在反向工作,冷凝水顺着地砖缝流向井口。\"他们在用茶柜当冷凝器!\"她扯断总控电路的瞬间,井口喷出三米高的菌丝柱,粘稠的银白色物质在空中结成伞盖。
\"让开!\"老杨头抡起改装过的洒水车,滚烫的药渣混合物顺着高压水枪冲进井口。菌丝遇到药材剧烈收缩,在地面拼出\"青禾\"字样的瞬间又迅速消融。修表匠陈师傅突然举起放大镜:\"看井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