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经纬(上)(3/3)
冷系统反向运行,喷出的液氮瞬间冻结整条电缆沟。
包子铺王老板抡起擀面杖砸开冰层,菌丝神经网络在零下196度的极寒中脆化成冰渣。苏阿婆带着绣娘们抛出桑蚕丝网,黏住最后一段逃向排水口的活性菌丝。
第五幕:经纬新生
晨雾中的梧桐街飘着艾草香,被菌丝侵蚀的电路箱覆盖着蚕丝生物膜。林小满将3d打印的纳米雄黄粒子注入修复液,导电涂层在破损线路表面生长出金色纹路。
\"这才是真正的生物芯片。\"陈墨教授举起显微镜载玻片,改良菌丝与铜线完美融合,神经网络状的结构自发避开危险电流,\"能自主修复电路损伤的活体材料!\"
青禾实验室的监控画面突然切入社区大屏,穿白大褂的研究员正在销毁文件。晚舟的ar标记锁定某个加密硬盘,数据恢复后跳出\"仿生战甲\"研发计划书。画面戛然而止时,智能茶柜弹出青禾的道歉声明,滚动播放着菌丝材料专利无偿转让书。
吴奶奶在修复好的八仙桌上铺开《茶社日志》,纳米级的共生菌液在宣纸上勾勒出三维经络图。苏阿婆的绣花针穿梭其间,金线沿着菌丝脉络绣出梧桐街全息地图,每道褶皱都藏着驱邪配方。
地铁勘探队再次进驻时,钻头在触及地下菌网时自动偏转。林小满的黑客程序显示,青禾持有的勘探公司股份已全部转入社区基金。包子铺的新菌革蒸笼腾起热气,王老板掀开笼盖的瞬间,菌丝在高温中绽放出防伪的茶花烙印。
夜深人静时,老井台的青苔突然集体转向东方。ar地图上浮现出新的加密坐标,定位显示在黄浦江对岸——那里矗立着青禾资本即将竣工的智能大厦。